[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4675.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1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兵;吕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5/40 | 分类号: | C08G65/40;C07F9/6521;C08L63/00;C08L23/00;C08L71/10;C08K5/5353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聚合 阻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阻燃剂正在朝向无卤化、抑烟化、低毒化方向发展。相比传统的阻燃剂由于其存在添加量大、发烟量大和产生有毒、腐蚀性气体等严重缺点正被新一代环保型阻燃剂所替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磷、氮类膨胀型阻燃剂,它被视为是实现阻燃剂无卤化的一个有希望的途径。
磷-氮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种以氮、磷为主要成份的阻燃剂,它不含卤素,是一类高效低毒的环保型阻燃剂。该类阻燃剂在受热时可发泡膨胀,可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泡沫炭层,既可阻止内层高聚物的进一步降解及可燃物向表面的释放,又可隔绝外界的热源和氧源,从而阻止火焰的蔓延。同时,该类阻燃剂具有低烟、防熔滴等优点,已成为阻燃剂无卤化的重要途径。传统磷-氮膨胀型阻燃剂主要以复配型膨胀阻燃剂为主,虽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但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热稳定性差,易水解,与基体相容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应用范围。
目前,集炭源、酸源、气源于一体的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能够有效实现“三源”作用官能团在单组分分子内发挥膨胀阻燃效果,表现出了优良的阻燃性能,并且克服了传统复配型膨胀阻燃剂热稳定性低、与基体相容性差等弊端,已成为当前膨胀型阻燃剂领域研究的热点。
随着高聚物材料阻燃化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阻燃剂的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达到规定的阻燃级别,还要有良好的物理机械强度、非腐蚀性、低烟性、无毒性及热稳定性等。未来阻燃剂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无卤化趋势、抑烟化和无毒气体化、表面化处理、微细化处理、协同效应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阻燃剂含有磷、氮元素,能起到膨胀型阻燃的效果,且具有低毒的优点,有利于环保,且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无其他添加剂,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后处理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所述聚合物结构式如下:
式中n为1—100的正整数。
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制备方法,所述该方法的合成步骤如下:先将中间体BHPPO用溶剂溶解加入到反应器中,再将三聚氯氰和三乙胺先后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30—80℃下反应1—6h后,除去溶剂,再将粗产物放于装有30—60mL蒸馏水的三口烧瓶中于100℃下反应2h,得最终产物,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阻燃剂。
所述的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制备方法,所述三聚氯氰和BHPPO及三乙胺的比例为1:1.1:1.1—1:1.5:1.5。
所述的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制备方法,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1,4二氧六环、乙腈、丙酮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制备方法,所述反应温度为30—80℃;反应时间为1—6h。
所述的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制备方法,所述溶剂用量为10—30mL;蒸馏水的用量为30—60mL。
所述的一种新型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制备方法,所述洗涤溶剂为蒸馏水、乙酸乙酯、乙腈、1,4二氧六环、丙酮、无水乙醇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聚合型阻燃剂含有磷、氮元素,能起到膨胀型阻燃的效果,且具有低毒的优点,有利于环保。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无其他添加剂,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后处理方便。
3、本发明提供的含磷、氮聚合型阻燃剂应用范围广,可用于环氧树脂和聚烯烃等聚合体系的阻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聚合物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4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