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清洗管道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5593.2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达沃斯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7 | 分类号: | F16L27/087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2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清洗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清洗管道。
背景技术
在化工、冶炼、食品等工厂里,通常会有物料溶解、混合、电解等工序,而这些工序都会用到物料槽,且为了避免物料槽损坏等原因而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工厂通常都会准备数个物料槽以备用。物料槽在使用后通常会留下一些污垢、残渣、废液,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下一次使用前,须要对物料槽进行清洗,从而出现了输送清洗液的清洗管道。
现有的清洗管道通常是每一个物料槽接一根清洗管道,并在每一根清洗管道上安装一个阀门,通过每一根清洗管道上各自的阀门来控制物料槽的使用,由于工厂里使用的清洗液通常都包括酸液或碱液,而酸液或碱液会对阀门造成腐蚀性损坏,从而导致阀门漏液,且由于每一个物料槽均连接有一根清洗管道,每一根清洗管道均连接有一个阀门,即每一根清洗管道中都保持有清洗液,若每一个阀门均腐蚀损坏,那么将造成几根清洗管道同时漏液,漏液量大,浪费清洗液,且漏出来的酸性或碱性的液体可能对车间里其他设备造成腐蚀损坏、或对车间里的人造成烧灼等伤害。另外;每一个物料槽连接一根清洗管道,每一根清洗管道安装一个阀门,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清洗管道大量漏液、使用危险、且结构复杂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不会大量漏液、使用安全且结构简单的可调清洗管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清洗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主管和一组分管,所述主管和一组分管均连接于固定板上,且一组分管分布于一个圆周上、主管设于所述圆周的圆心处;所述主管和分管间还设有一根“U”形连接管,“U”形连接管包括固定端和可调端;
所述主管的端部为球状;
所述“U”形连接管的固定端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内设有可容纳主管球状端部的腔体,主管球状端部与腔体内壁相抵、且主管与“U”形连接管相通;
所述“U”形连接管的可调端与分管连接并相通,可调端和分管的连接处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可调端、套筒与分管均为螺纹连接。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调清洗管道,包括固定板、主管和一组分管,主管和一组分管均连接于固定板上。固定板用于固定主管和一组分管,避免主管及分管悬空而产生晃动;主管用于连接盛放清洗液的容器和分管,从而连接各个物料槽,进而清洗液可依次通过主管、分管而进入物料槽;一组分管分别连接各个物料槽,从而给各个物料槽输送清洗液,以便清洗物料槽;所述一组分管分布于一个圆周上,所述主管设于所述圆周的圆心处,从而主管到各个分管的距离相等,便于主管从与一根分管的连接切换到与另一根分管的连接。
所述主管和分管间还设有一根“U”形连接管,“U”形连接管包括固定端和可调端,“U”形连接管用于连接主管和分管,且主管、“U”形连接管、分管相通,从而清洗液可从盛放容器里被输送至物料槽中,“U”形连接管的固定端与主管始终连接,“U”连接管的可调端根据清洗需要在一组分管之间进行切换;主管的端部为球状,“U”连接管的固定端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内设有可容纳主管球状端部的腔体,主管球状端部与腔体内壁相抵、且主管与“U”形连接管相通,从而“U”形连接管固定端上的连接块可在主管球状端部外侧转动,进而可实现“U”连接管的可调端在分管之间进行切换,且主管球状端部与腔体始终保持相抵、主管与“U”形连接管始终相通,从而主管与“U”形连接管发生转动、“U”形连接管在分管之间切换的同时,亦可保证主管与“U”形连接管连接并相通,从而“U”形连接管与任何一根分管连接均可保证清洗液能顺利地从盛放槽输送至待清洗物料槽。
所述“U”形连接管的可调端与分管连接并相通,可调端和分管的连接处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可调端、套筒与分管均为螺纹连接。从而套筒可在可调端的外壁及分管的外壁上螺旋移动,从而“U”形连接管与分管可通过套筒的螺纹移动而连接或分开,从而实现“U”形连接管在各个分管之间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达沃斯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达沃斯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5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