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撑杆式筒爪拔拉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5887.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9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强;张宝龙;何新航;王坚;朱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撑杆 式筒爪拔拉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拔拉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撑杆式筒爪拔拉工具。
背景技术
垂直钻井系统是一种集机、电、液一体化的井下闭环钻井工具。它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要长时间工作在高温高压、泥浆浸泡的环境下。在出井维修时,零部件的拆卸比较困难,尤其是把部件从本体中拔拉出来。拔拉工具是垂直钻井系统组装及维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装。目前现有使用的拔拉工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结构较为复杂,制造维护成本较高,弹簧锁位机构容易失效,使用寿命较短、可靠性较低,锁位机构失效后导致工具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撑杆式筒爪拔拉工具,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拔拉工具存在结构复杂、制造维护成本高、弹簧锁位机构易失效、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撑杆式筒爪拔拉工具,包括拔拉爪筒和内撑杆;拔拉爪筒的右端面上分布有开口朝右的卡爪分瓣槽,卡爪分瓣槽的槽底部延伸至拔拉爪筒的中部,卡爪分瓣槽的槽底左方的拔拉爪筒形成拔拉筒,卡爪分瓣槽的槽底右方的拔拉爪筒形成呈环状排布的弹性卡爪,弹性卡爪的内侧面上有左大右小的卡爪内锥面,各弹性卡爪的右端分别固定有能够卡住轴类工件或筒类工件的卡挂部;拔拉爪筒内部套装有内撑杆,内撑杆的右部外侧面上有与卡爪内锥面相配合的撑杆圆锥面,撑杆圆锥面压紧在卡爪内锥面上。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弹性卡爪可包括连接部、锥面部和承接部;连接部、锥面部和承接部由左至右依次连为一体,拔拉筒为圆柱筒体,连接部的外侧面为与拔拉筒外径相等的圆柱面,连接部的内侧面为与拔拉筒内径相等的圆柱面,卡爪内锥面位于锥面部的内侧面上,锥面部的左部外径与连接部的外径相等,锥面部的左部内径与连接部的内径相等,承接部的外侧面为与锥面部右部外径相等的圆柱面,承接部的内侧面为内径小于锥面部右部内径的圆柱面,卡挂部固定在承接部的右端。
上述锥面部的外侧面可为左小右大的卡爪外锥面,卡爪外锥面的半锥角可小于摩擦力自锁角;或/和,卡爪内锥面的半锥角可小于摩擦力自锁角。
上述卡挂部的左端中部与承接部的右端连为一体,卡挂部的内侧右部可为左小右大的内导锥面,内导锥面的左端内径小于承接部的右端内径,内导锥面的左端与承接部的右端之间连接有能够卡住轴类工件凸台右侧面的内台竖面;卡挂部的外侧右部可为左大右小的外导锥面,外导锥面左端外径大于承接部的右端外径,外导锥面左端与承接部的右端之间连接有能够卡住筒类工件右侧面的外台竖面。
上述内撑杆可包括撑杆体和呈锥台状的内撑头,内撑头的左端外径大于撑杆体的外径,撑杆体的右端与内撑头的左端中部连为一体,撑杆体和内撑头保持同轴,撑杆圆锥面位于内撑头的外侧面。
上述拔拉筒的左部可设有贯穿拔拉筒的径向通孔;或/和,内撑杆的左部可设有贯穿拔拉筒的撑杆通孔。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向右推移内撑杆,挤压卡爪内锥面能够使弹性卡爪右端向外张开卡住筒类工件,或通过向左推移内撑杆使弹性卡爪右端向内收缩卡住轴类工件,从而能够拉出工件,适用于空间受限、大拉力等工况,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锁位机构简单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拔拉筒类工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拔拉轴类工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拔拉爪筒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的内撑杆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内撑杆,2为卡爪分瓣槽,3为拔拉筒,4为卡爪外锥面,5为轴类工件,6为筒类工件,7为卡挂部,8为撑杆圆锥面,9为连接部,10为锥面部,11为承接部,12为卡爪内锥面,13为内导锥面,14为内台竖面,15为外导锥面,16为外台竖面,17为径向通孔,18为撑杆通孔,β为卡爪内锥面的半锥角,θ为卡爪外锥面的半锥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5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节主销孔柔性定位加工系统
- 下一篇:设备到设备(D2D)链路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