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6136.5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3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徐锡舟;洪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宏安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H02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五柱式消 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属于变压器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体通电时,通常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最通俗的讲,能在电路中起到阻抗的作用的东西,就叫它电抗器。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电抗器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有时为了让这只螺线管具有更大的电感,便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称铁心电抗器。
由于采用了电抗器,在发生短路时,电抗器上的电压降较大,所以也起到了维持母线电压水平的作用,使母线上的电压波动较小,保证了非故障线路上的用户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电抗器作为无功补偿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阻尼电抗器(通常也称串联电抗器)与电容器组或密集型电容器相串联,用以限制电容器的合闸涌流。
通常,消弧电抗器是一种接在不接地系统的中性点与地之间的单相电抗器,用于补偿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对地电容工频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流经故障点的电流等于3倍每相电容电流。故障点的电流较大,产生的电弧不易熄灭,有时会扩大为相间短路。为此,常在系统中性点加装消弧电抗器,用电感电流补偿电容电流,使故障电弧迅速熄灭。消弧电抗器的外形和单相变压器相似。内部实际上是由一只具有带间隙的分段铁心绕以线圈构成的。由于铁心带有间隙,所以感抗值较稳定,可得到较大的电感电流。电抗器设有若干抽头,以便在一定的范围内,分级调节电感的大小。
单相消弧电抗器用在三相电力系统中时,只能分别在每相增加这一消弧电抗器装置,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装置太多而复杂,也可能带来三相消弧的不平衡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引入一种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实现接地和消弧两体合一系统。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1)铁心首次采用带有气隙的非晶合金;
(2)铁心中间三柱主绕组星形连接,中性点直接接地,形成类似一个接地变压器;
(3)两边柱有气隙,两边柱与中间柱形成零序磁通路,两边柱绕有线圈,并带有三个电抗量不同的电感负载;
(4)电抗器L1和L2分别通过两接触器通断,以实现补偿电流的粗调,电抗器L3是由两个反并联的可控硅通断,并调节该电感支路电流的大小,以实现补偿电流的细调;
(5)适用于按电网电容电流自动跟踪全补偿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非晶合金,气隙端面光滑精度高,有效降低了由于可调气隙产生的噪音;(2)、电感可调线性度准确;(3)、充分利用非晶合金高导磁低能耗优势,克服了由于长时直流励磁而造成系统易过热、有功损耗大及补偿电流波形畸变大、补偿后残留大的缺点;(4)、接地和消弧两体合一系统,降低了成本。适用于按电网电容电流自动跟踪全补偿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三相五柱式消弧电抗器的结构图。
图中,A、B、C为三相接线端子,L1为电抗器1,L2为电抗器2,L3为电抗器3,,IL为中性点接地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
所述发明用于三相电力系统中,包括五个铁心柱。铁心首次采用带有气隙的非晶合金,气隙端面光滑精度高,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可调气隙产生的噪音;在铁心中间的三柱,主绕组星形连接,中性点直接接地,形成类似一个接地变压器;两边柱均开有气隙,两边柱与中间柱形成零序磁通路;两边柱绕有线圈,并带有三个电抗量不同的电感负载;电抗器L1和L2分别通过两接触器通断,以实现补偿电流的粗调,电抗器L3是由两个反并联的可控硅通断,并调节该电感支路电流的大小,以实现补偿电流的细调;
所述发明电感可调线性度准确,充分利用非晶合金高导磁低能耗优势,克服了由于长时直流励磁而造成系统易过热、有功损耗大及补偿电流波形畸变大、补偿后残留大的缺点。系统接地和消弧两体合一,使成本大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宏安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宏安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6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