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簇工作电极的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6459.4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史密得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工作 电极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簇工作电极的制备,属于合成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以生物学组件作为主要功能性元件,能够感受到特定的靶物质并按照一定规律将这种感知转换成可识别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生物传感器的产生在临床医药、食品检验、环境监测以及反恐等各个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其优越性使人们越来越集中于该领域的研究,并快速推动着自身的发展。生物传感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对于生物体分子或个体细胞等目标物的辨认部分,这一部分用以接受或产生信号。其二是仪器组件部分,这一部分用以转化物理信号。生物传感器是通过生物因子或原理来检测或是计量的装置,通常利用酶、免疫系统、细胞或细胞器为催化剂。将催化剂与仪器相结合使用,把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碳纤维簇工作电极的制备,包括:将一束碳纤维(直径6 μm,约30~40根)的一端沾少许丙酮,插入一段长约3 cm,内径200 μm,外径375 μm的石英毛细管中,两端露出碳纤维。再将此碳纤维一端浸入502胶中。由于毛细现象,502胶沿毛细管向上爬升,充满整个毛细管。待胶干燥后,将其塞入一段长约3 cm,外径约4 mm,内径约为2.5 mm的玻璃管,用GJ-301型环氧树脂胶封住玻璃管与石英毛细管交界处。待胶干燥后,用自制的微量取样器吸取少量的汞由敞口端注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敞口端插入一根两端新打磨的铜丝(直径0.4 mm,长4 cm),用铜丝推动汞与碳纤维良好包容。之后依次在无水乙醇,亚沸蒸馏水中用超声波清洗5 min 后,即可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簇工作电极可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一束碳纤维(直径6 μm,30根)的一端沾少许丙酮,插入一段长约3 cm,内径200 μm,外径375 μm的石英毛细管中,两端露出碳纤维。再将此碳纤维一端浸入502胶中。由于毛细现象,502胶沿毛细管向上爬升,充满整个毛细管。待胶干燥后,将其塞入一段长约3 cm,外径约4 mm,内径约为2.5 mm的玻璃管,用GJ-301型环氧树脂胶封住玻璃管与石英毛细管交界处。待胶干燥后,用自制的微量取样器吸取少量的汞由敞口端注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敞口端插入一根两端新打磨的铜丝(直径0.4 mm,长4 cm),用铜丝推动汞与碳纤维良好包容。之后依次在无水乙醇,亚沸蒸馏水中用超声波清洗5 min 后,即可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
实施例2
将一束碳纤维(直径6 μm,40根)的一端沾少许丙酮,插入一段长约3 cm,内径200 μm,外径375 μm的石英毛细管中,两端露出碳纤维。再将此碳纤维一端浸入502胶中。由于毛细现象,502胶沿毛细管向上爬升,充满整个毛细管。待胶干燥后,将其塞入一段长约3 cm,外径约4 mm,内径约为2.5 mm的玻璃管,用GJ-301型环氧树脂胶封住玻璃管与石英毛细管交界处。待胶干燥后,用自制的微量取样器吸取少量的汞由敞口端注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敞口端插入一根两端新打磨的铜丝(直径0.4 mm,长4 cm),用铜丝推动汞与碳纤维良好包容。之后依次在无水乙醇,亚沸蒸馏水中用超声波清洗5 min 后,即可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史密得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史密得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6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