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沸腾床渣油加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7682.0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牛传峰;邓中活;戴立顺;聂红;邵志才;刘涛;董凯;杨清河;胡大为;孙淑玲;刘学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16 | 分类号: | C10G4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沸腾床 渣油 加氢 方法 | ||
1.一种沸腾床渣油加氢方法,渣油原料进入沸腾床加氢反应器和氢气在沸腾床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得到加氢生成油,所得加氢生成油在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高压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液相在分馏塔中分馏为气体、石脑油馏分、柴油馏分和加氢常压渣油;
所述沸腾床加氢反应器具有反应器圆筒状壳体(1)、上封头和下封头,在反应器内依次设置气液分离器(3)、竖直导油管(4)和分布盘(9),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上封头处设置油气出口(2)、高压导油管(5)的入口,在反应器下封头处设置氢气进料管(10)的入口,在反应器内,气液分离器(3)的下端与竖直导油管(4)的入口连接,竖直导油管(4)的下部与分布盘(9)连接,竖直导油管(4)的出口处位于分布盘(9)的下方,在反应器上部设置高压导油管(5),其中高压导油管(5)的出口端位于竖直导油管(4)内,高压导油管(5)出口端与竖直导油管(4)入口端的沿轴向方向的距离与竖直导油管(4)长度的比值为0.1~8: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上部设置催化剂加料管(7),所述催化剂加料管(7)出口处位于气液分离器(3)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下部设置催化剂卸出管(8),所述催化剂卸出管(8)穿过分布盘(9),其入口处位于分布盘(9)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氢气进料管(10)位于分布盘(9)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反应器圆筒状壳体的高径比为0.8:1~10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沸腾床加氢反应器中,所述反应器圆筒状壳体(1)、气液分离器(3)、竖直导油管(4)和分布盘(9)互为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导油管(5)出口端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且高压导油管(5)出口端与竖直导油管(4)互为同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高压导油管(5)出口端外壁和竖直导油管(4)内壁的沿径向方向的距离与竖直导油管(4)内径的比值为0.05~0.5: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的高压导油管(5)具有匀称的壁厚,高压导油管(5)的出口处设置缩径部分(6),所述缩径部分(6)的内径沿着高压导油管(5)的轴向逐渐缩小,高压导油管(5)的出口端的内径最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导油管(5)出口处的缩径部分(6)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的比值为20~2: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导油管(5)出口处的缩径部分(6)的最大内径部分位于竖直导油管(4)内,其对应的外壁和竖直导油管(4)内壁的沿径向方向的距离与竖直导油管(4)内径的比值为0.05~0.5: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导油管(5)出口处的缩径部分(6)的最大内径部分位于竖直导油管(4)内,其对应的外壁和竖直导油管(4)内壁的沿径向方向的距离与竖直导油管(4)内径的比值为0.05~0.5: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高压导油管(5)内的压力比反应器内的压力高0.5-10MPa。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所得的加氢常压渣油部分循环回沸腾床加氢反应器,和渣油原料一起再进行加氢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方法,所得的加氢常压渣油部分进行减压蒸馏,所得加氢减压蜡油和剩余部分加氢常压渣油一起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减压蒸馏所得加氢减压渣油循环回沸腾床加氢反应器,和渣油原料一起再进行加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6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良好的清洗性切削液
- 下一篇:一种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