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离子迁移谱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7877.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蒋丹丹;陈创;王新;周庆华;彭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离子 迁移 灵敏度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于离子迁移谱和热解析进样技术,设计了一种提高离子 迁移谱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了过氧化爆炸物HMTD和/或 TATP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背景技术
过氧化爆炸物由于合成原料易得和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越来越 多被用于恐怖袭击和犯罪活动中,由于过氧化爆炸物和传统的爆炸物 不同,不含有硝基,因此对于过氧化爆炸物的检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 注。
目前,用于检测过氧化爆炸物的方法主要包括LC-MS、GC-MS、 SIFT-MS、FTIR、NMR、荧光检测等,这些检测方法一般体积比较 大、价格比较昂贵、不适于现场的快速检测。
离子迁移谱(IonMobilitySpectrometry,IMS)技术20世纪70年 代出现的一种分离检测技术,与质谱、色谱等传统技术相比,其具有 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爆炸物 筛查、毒品稽查和VOCs的在线监测等。离子迁移谱仪主要由离子源、 离子门、迁移区和检测器组成。离子源使试剂分子电离,产生的试剂 离子很容易与样品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得到多种产物离子。离子 在电场的驱使下通过周期性开启的离子门进入迁移区,与逆流的中性 漂气分子不断地碰撞,由于这些离子在电场中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使得不同的离子得到分离,先后到达检测器。为了实现对过氧化爆炸 物的快速现场检测,本发明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采用热解析进样方 法,设计了一种过氧化爆炸物HMTD、TATP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在反应区通入一持续的试剂分子气流,实现了对过氧 化爆炸物HMTD和/或TATP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离子迁移谱包括带法拉第盘接收极的离子迁移管,靠近法拉第盘 的离子迁移管迁移区一端设有漂气入口、远离法拉第盘的离子迁移管 反应区一端设有样品载气入口,于漂气入口和载气入口之间的离子迁 移管反应区末端,迁移区前端设有总出气口;
于离子迁移管的侧壁上设有含有机试剂分子的气体的进气口,进 气口位于反应区的前端,与样品载气入口成0°-180°角,有机试剂分 子进入反应区。
反应区内样品载气和试剂分子载气气流方向一致,与迁移区气流 方向相反;
离子迁移管内的所有气体由总出气口离开离子迁移管。
离子迁移谱所采用的有机试剂分子为丙酮。
携带样品、试剂分子、以及漂气用的气体均为经活性炭、硅胶、 分子筛过滤过的空气。
含有有机试剂分子的载气中有机试剂分子的浓度为20-30ppm。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反应区内一直持续的通入有机试剂分子,使得试剂 分子电离产生的试剂离子能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浓度,充分和样品分 子反应,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通过热解析进样技术,控制不同的 进样口温度,实现了样品的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离子迁移谱的结构示意图,试剂分子持续通入反 应区;
其中,1为样品载气入口,2为漂气入口,3为热解析进样器,4 为样品入口,5为总出气口,6为真空紫外灯电离源,7为试剂分子 进气口,8为反应区,9为离子门,10为试剂分子发生装置,11为迁 移区,12为法拉第盘。
图2为试剂分子通过进样器通入反应区的离子迁移谱结构示意 图;
图3为试剂分子信号强度随进样口打开关闭变化趋势图;
图4为HMTD的热解析谱图;
图5为TATP的热解析谱图;
图6为HMTD的定量曲线图;
图7为TATP的定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离子迁移谱检测灵敏度的方法,于反应区 通入一持续的试剂分子气流,实现了对过氧化爆炸物HMTD和/或 TATP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离子迁移谱包括带法拉第盘接收极的离子迁移管,靠近法拉第盘 的离子迁移管迁移区一端设有漂气入口、远离法拉第盘的离子迁移管 反应区一端设有样品载气入口,于漂气入口和载气入口之间的离子迁 移管反应区末端,迁移区前端设有总出气口;
于离子迁移管的侧壁上设有含有机试剂分子的气体的进气口,进 气口位于反应区的前端,与样品载气入口成0°-180°角,有机试剂分 子进入反应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