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送短信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8544.4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云;王广健;王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 11477 | 代理人: | 代治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送 短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短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短信作为一种非实时的数据通信业务,为用户进行交友联络提供了便利 很多用户会选择使用短信的形式来相互联系。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上的短信界面也随之改进,在短信 发送界面下,会将最近联系的号码作为可快捷选择的收信人显示出来,使用 户可优先选择最近联系的号码。
但是,通讯录以及用户最近联系的号码中可能包括无法接收短信的号码, 例如,固定电话或以106开头的通知类号码等,用户在通讯录中以及最近联 系的号码中选择收信人时,需要首先辨认该号码是否为能够接收到短信的号 码,从而增加选择难度且浪费用户时间,更无法突出快捷选择号码的作用; 此外,当用户误选无法接收短信的号码时,则会被退信或者扣费,为用户带 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发送短信的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送短信的方法,包括:
启动短信应用,显示所述短信应用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包括收信 人选项;
当接收到对所述收信人选项的操作指令时,对预设通讯号码库中的通讯 号码进行分析识别,确定所述预设通讯号码库中各通讯号码的号码类型,所 述号码类型包括可发送短信类型和不可发送短信类型;
根据所述号码类型对所述预设通讯号码库进行过滤,得到短信备选号码 列表,所述短信备选号码列表中各通讯号码的号码类型为可发送短信类型;
显示所述短信备选号码列表;
当接收到对所述通讯列表中的至少一个通讯号码的选定操作时,向所述 选择的至少一个通讯号码发送短信。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接收到用户 对收信人选项的操作指令时,将不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进行过滤,并 将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作为短信备选号码显示,使得用户无需分析通 讯列表中的通讯号码是否可接收到短信,降低了对收信人选项的选择难度, 为用户节约时间,且增加了选择收信人的快捷性和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预设通讯号码库包括:通讯录中的通讯号码和/或通讯记录 中预设时间段内联系的通讯号码。
在可选方案中,遍历终端本地记录的通讯号码,包括通讯录中的通讯号 码和/或通讯记录中最近联系的通讯号码,从而将本地记录中可发送短信类型 的通讯号码显示出来,使得用户无需分析本地记录中的通讯号码是否可接收 到短信,提升了快捷收信人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不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包括:
带有预设标识的通讯号码,所述预设标识为表示所述通讯号码的用途的 字段;
非国际号码格式的固定号码;和,
国际号码格式的国内固定号码。
可选的,所述当接收到对所述收信人选项的操作指令时,对预设通讯号 码库中的通讯号码进行分析识别,确定所述预设通讯号码库中各通讯号码的 号码类型,所述号码类型包括可发送短信类型和不可发送短信类型之后,所 述方法还包括:
以第一显示方式显示所述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以第二显示方式 显示所述不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所述第一显示方式和所述第二显示 方式为带有不同标识符号或以不同的亮度、颜色或位置进行显示的显示方式, 所述第二显示方式用于提示当前通讯号码无法接收短信。
在可选方案中,以不同的显示方式分别显示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 以及不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使得用户对通讯号码的类型一目了然, 无需再分析通讯列表中的通讯号码是否可接收到短信,降低了对收信人选项 的选择难度,为用户节约时间,且增加了选择收信人的快捷性和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选择的至少一个通讯号码中是否包含所述不可发送短信类型的 通讯号码;
当检测到所述选择的至少一个通讯号码中包含所述不可发送短信类型的 通讯号码时,发出提醒信息。
在可选方案中,通过发出提醒消息的方式提醒用户选择了不可发送短信 类型的通讯号码,使得用户能够选择合适的可发送短信类型的通讯号码,增 加了选择收信人的快捷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送短信的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