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紫杂交金黄色闭壳肌扇贝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88845.7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3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德;马斌;孙奎府;赵侠;李鹏;刘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 金黄色 闭壳肌 扇贝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类水产养殖的育种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紫杂交(母本为海湾扇贝与父本为紫扇贝)金黄色闭壳肌扇贝品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于1982年引入我国。海湾扇贝生长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非常适合我国北方海域的养殖,目前产量和养殖面积占我国扇贝养殖的50%以上。紫扇贝是原产于南太平洋的一种速生型中型扇贝,与海湾扇贝都属于Argopecten属,染色体数相同,且都是雌雄同体,但二者在个体大小、生长和温度适应性等方面性状互补,将海湾扇贝卵子和紫扇贝精子授精以进行种间杂交,经过不断选育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温度耐受范围广且遗传稳定的海紫杂交扇贝。
研究发现,在海紫杂交扇贝选育过程中,有数量比例为5%左右扇贝的闭壳肌并不是普通的白色而是呈现出金黄色。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富集是使扇贝闭壳肌呈现金黄色的主要原因。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也具有抗肿瘤的效应;在生物生长、发育、繁殖中起重要作用,是人类不能自身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必需维生素。因此,富含类胡萝卜素可明显提升海紫杂交扇贝闭壳肌的营养价值,同时闭壳肌呈现出的金黄色还可引起消费者的食欲,极具经济价值。
显然对雌雄同体型扇贝种间杂交专门培育高产优质的金黄色闭壳肌扇贝的新品种及其新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紫杂交金黄色闭壳肌扇贝的新品种培育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基于以下构思:研究发现金黄色闭壳肌扇贝占海紫杂交扇贝的比例为5%左右,比其他扇贝品种中出现金黄色闭壳肌的比例要高的多,因此从海紫杂交扇贝中挑选出金黄色闭壳肌的扇贝也相对容易,操作起来也更方便,对其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研究表明闭壳肌的金黄色这一性状能作为稳定遗传的质量性状,又由于作为母本的海湾扇贝与作为父本的紫扇贝都为雌雄同体,因此从雌雄同体的杂交后代中选择金黄色闭壳肌的个体进行连续自交,以迅速纯化种系,连续自交五代以上,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海紫杂交金黄色闭壳肌扇贝新品种。
本发明可采用家系培育的技术方案:首先从海紫杂交扇贝群体中挑选出优良的金黄色闭壳肌扇贝,在2月初纳入育苗室10℃水体内,每天投喂单胞藻进行亲贝的培育至性腺成熟;挑选性腺成熟的扇贝阴干并进行升温刺激获得其卵子和其精子,分别利用卵子和精子自交建立多个家系。根据各自交家系的表现型选择优良杂交家系,然后从优良杂交家系中选择性状优良个体,促熟后分别自体受精建立多个自交家系;第二年从上述自交家系中再选择优良家系,然后从优良家系中进一步选择优良个体继续进行自交、选择;这样按同样的方法连续自交五代以上,即获得稳定遗传、富含大量类胡萝卜素的金黄色闭壳肌扇贝新品种。
同样,本发明也可采用群体培育的技术方案:
首先从海紫杂交扇贝群体中挑选出优良的金黄色闭壳肌扇贝,在2月初纳入育苗室10℃水体内,每天投喂单胞藻进行亲贝的培育至性腺成熟;挑选性腺成熟的扇贝阴干并进行升温刺激获得其卵子和其精子,然后利用多个扇贝的卵子和多个扇贝的精子混合在一起授精建立子一代群体,然后从自交群体中选择性状优良的个体,促熟后单独产卵排精并自体受精,受精卵孵化后合在一起构成自交群体;第二年从上述自交群体中再选择优良个体继续进行自交、选择;这样按同样的方法连续自交五代以上,即获得稳定遗传、个体大富含大量类胡萝卜素的金黄色闭壳肌扇贝新品种。
本发明操作简单,取材丰富,更加容易纯化,省时省力,而便于推广和应用,更容易培育出遗传稳定且富含大量类胡萝卜素的金黄色闭壳肌扇贝新品种,该品种富含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而明显提升扇贝的营养价值,且极具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采用家系培育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