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南方黄喉拟水龟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8992.4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8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玉莉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莉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P11/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2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南方 黄喉拟水龟 呼吸 系统疾病 中药 制剂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关黄喉拟水龟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南方黄喉拟水龟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黄喉拟水龟,(拉丁学名:Asian Yellow Pond Turtle),俗名石龟、石金钱龟,水龟,黄板龟,黄龟,香龟;在分类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龟亚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主要产区是我国的华南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黄喉拟水龟还具有耐热、耐寒、耐饥渴的特点,是生命力极顽强的龟种之一;由于黄喉拟水龟的自然栖息地是跨纬度远距离分布,且分布的范围非常广阔,所以自然地形成了南北种群之间比较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是龟类及所有两栖类爬行动物为适应环境而经过漫长的岁月以及不断进化的结果;在我国,黄喉拟水龟分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南方种群以广东、广西一带产的黄喉拟水龟为主,其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以肉用为主,养殖者较为喜欢;江浙一带的黄喉拟水龟称为北方种群,北种又有大青头龟和小青头龟之分;大青头分布于台湾和福建,小青头分布于江浙安徽一带,其个体较小,生长较南方种群缓慢,外观鲜艳美丽而作宠物和观赏用龟的主要品种。
黄喉拟水龟属水陆两栖动物,食用、药用价值都很高;龟肉、龟卵为天然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龟身五花肉”就是指龟肉具有牛、羊、猪、鸡、鱼五种动物肉的营养和味道;龟血可治跌打损伤等病;龟甲、龟板是龟鹿补肾丸等中成药的原料之一;此外,其体形优美,性格温顺,是吉祥长寿的象征,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也是培育绿毛龟的上等基龟。
黄喉拟水龟适应性很强,如果搞好饲养管理和室内外环境卫生,饲料调配合理,能保证其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一般很少发生疾病;但新引进的,经长途运输而饥揭过度,或因气候变化,气温忽高忽低或阴雨连绵,清洁卫生不好,也会引起各种疾病;比如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养龟的温度突然变化很大,易造成龟鼻孔流涕,喉部呼吸声粗重,口边可见白色粘液,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行动迟缓,水中冒泡,严重时水中翻滚呼吸,食欲减退或完全不吃,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会导致黄喉拟水龟患病后衰弱死亡,疾病产生后,盲目使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出现药残,影响产品质量安全,使广大养殖业者蒙受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黄喉拟水龟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黄喉拟水龟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按常规制剂工艺生产而成:板蓝根0.5、大青叶0.5~5、重楼1~5、苦参1~5、苍术1~10、一点红6-8、鱼腥草6-8、茯苓5-12。
优选1方案,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板蓝根0.5、大青叶0.5、重楼1、苦参1、苍术2、一点红6、鱼腥草6、茯苓5
优选2方案,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板蓝根0.5、大青叶0.5、重楼3、苦参3、苍术3、一点红8、鱼腥草6、茯苓8
所述的中药制剂的生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板蓝根0.5、大青叶0.5~5、重楼1~5、苦参1~5、苍术1~10、一点红6-8、鱼腥草6-8、茯苓10-12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所述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将生产好的成品加入到龟的饲料中均匀混合,预防量减半使用。
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方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莉带,未经玉莉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