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9011.8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科;王豫宁;卢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42 | 分类号: | F23R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涡轮 发动机 火焰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或地面燃气轮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火焰筒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组织燃烧的重要零部件,为多件薄板焊接组合件(图1)。火焰筒上有多处褶皱的复杂型面,原型件由涡流板1、冷却板2、二股气流进气窗3以及安装边4四段焊接而成,因装配限制,其二股气流进气窗的转接段A处转接半径较小,且尺寸精度要求高。目前采用的薄壁板材冲压成型很难保证加工精度,并且在A处容易产生裂纹,导致报废,产品合格率非常低。
火焰筒内壁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组件中重要零部件之一,其作用是为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时提供燃烧所需空气和掺混冷却空气,组织燃烧并稳定火焰。因此,火焰筒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适应性广、成品合格率高、产品质量水平不低于原型件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及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该火焰筒由涡流板、冷却板以及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焊接而成,所述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是经车削加工而成的一整体件。所述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的尺寸与现有的二股气流进气窗以及安装边焊接后的整体件一致。
上述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的加工方法为:在火焰筒原型件的基础上,保留零件涡流板、冷却板不变,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为经车削加工而成的一整体件,成型后将涡流板、冷却板以及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焊接成火焰筒。该加工方法可以严格保证二股气流进气窗的转接段A处的转接半径及相关装配尺寸要求,结构改进能降低加工难度,取消冲压成型模具及压力设备,只需普通车床即可完成,非常适合批量化的生产制造,并且能够彻底解决原型件加工中二股气流进气窗的转接段A处的裂纹问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结构改进,把原型件的四件焊接结构改为三件焊接结构,并将冲压成型工艺改为车削加工成型工艺,结构简单,从而简化了加工工艺,利于批量生产加工,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经过实际验证,改进后可以彻底解决二股气流进气窗的转接段A处转接半径及裂纹问题,而且满足安装、使用和寿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火焰筒原型件的半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火焰筒改进件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该火焰筒由涡流板1、冷却板2以及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3’焊接而成,所述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3’是由原型件的二股气流进气窗3与安装边4是经车削加工而成的一整体件。
所述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3’的尺寸与现有的二股气流进气窗3以及安装边4焊接后的整体件一致。
上述燃气涡轮发动机用火焰筒的加工方法为:在火焰筒原型件的基础上,保留零件涡流板1、冷却板2不变,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3’为经车削加工而成的一整体件,成型后将涡流板1、冷却板2以及带二股气流进气窗的安装边3’焊接成火焰筒。该加工方法可以严格保证二股气流进气窗的转接段A处的转接半径及相关装配尺寸要求,结构改进能降低加工难度,取消冲压成型模具及压力设备,只需普通车床即可完成,非常适合批量化的生产制造,并且能够彻底解决原型件加工中二股气流进气窗的转接段A处裂纹问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90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