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9350.6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5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习学良;茶惠军;茶跃龙;阿映雪;周亚仙;习瑞文;熊新武;李淑芳;梁林波;李俊男;刘恒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润雨薄壳山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贵州亚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1299 云南省楚雄彝***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宜于在春季多雨地区使用的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低是目前大规模培育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一个难点。目前公知的嫁接方法中,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多采用传统劈接方法,即在砧木离地面4cm处进行嫁接、把接穗插入砧木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且把整个嫁接口包扎与薄膜内,要求不漏气。但是由于薄壳山核桃与其果树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树体特性、采用此方法受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因素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春季多雨地区采用此方法嫁接成活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在春季多雨地区薄壳山核桃地苗在现有嫁接方法中成活率极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宜在春季多雨地区使用且可以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成率的方法。
一种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包括:采用劈接的嫁接方式,待把接穗插入砧木,形成层对齐后用包扎带固定住;用两端开口的塑料袋从接穗顶部套下,然后将塑料袋一端用包扎带固定在嫁接口上方5cm处,拉直塑料袋后,将塑料袋另一端压入土中压实。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嫁接口砧木直径在0.4cm以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嫁接部位离地面8-10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所述塑料袋规格:直径为砧木直径的5倍、高度20cm、厚度为0.008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地苗嫁接方法,嫁接时间选择在春季。
有益效果:
在我国南方春季多雨地区,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低是制约该地区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薄壳山核桃传统的嫁接方法中在嫁接愈合时期对水分及其敏感,在嫁接后一个月内如果下雨则导致成活率在30%以内,采用本发明方法则可以显著降低雨水对嫁接后愈合的影响。成活率可以提高到70%以上。这样的话就使培育一株嫁接苗的成本降低,育苗周期缩短,砧木当年利用率提高。操作性强,适宜在田间大规模生产,解决了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1:选择嫁接部位离地面8-10cm处;
具体地,在薄壳山核桃的传统的嫁接方式中为了提高砧木的可嫁接率,嫁接口都是紧靠地面,这样的方式使嫁接人员在操作时需要跪在地面而导致嫁接效率降低,而采用本发明将嫁接部位选择在离地面8-10cm的方式则可以降低嫁接人员的操作难度。
步骤2:采用劈接的嫁接方式,待把接穗插入砧木,形成层对齐后用包扎带固定住;
步骤3:用两端开口的塑料袋(塑料袋规格:直径为砧木直径的5倍、高度20cm、厚度为0.008cm),从接穗顶部套下,然后将塑料袋一端用包扎带固定在嫁接口上方5cm处,拉直塑料袋后,将塑料袋另一端压入土中压实。
具体地,现有技术用塑料薄膜把嫁接口紧紧扎住,薄膜是紧贴与树体之上,两者之间没有缝隙。而本发明将塑料袋的上口用包扎带固定于嫁接口上方5cm处,下口压在土壤之中,在嫁接口位置并不扎紧,等于树体和塑料袋之间有个隔绝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空间,现有技术中因砧木上水带来的水分,因为薄膜和嫁接口树体之间没有空隙无法排出,在嫁接口形成积水,导致嫁接口无法形成愈伤组织,以至于腐烂,从而影响嫁接成活率。而本发明在嫁接部位和塑料袋之间有个间隙,相当于有一个直达地面的排水通道,嫁接口没有积水,伤口愈合好,从而使得嫁接成活率得到显著就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嫁接口砧木直径选择在0.4cm以上。由于本发明采用套塑料袋的方式,使得嫁接成活率得到显著就高,因此,对于砧木直径的选择范围也就相应扩大了,可以选择直径在0.4cm以上的就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润雨薄壳山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贵州亚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润雨薄壳山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贵州亚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9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