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9901.9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平;王海珂;易成国;朱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迈精密金属成型(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43/00;B21D28/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钢深冲件侧 冲孔 模具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包括驱动装置、侧冲装置以及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平衡冲头,所述平衡冲头设置有一锥形顶部,平衡冲头的中轴线与待加工产品中心点的轴线重合;所述侧冲装置包括连杆以及侧冲头,所述连杆至少有两根,并等距设置在平衡冲头的四周,所述连杆远离平衡冲头的一端为复位端、靠近平衡冲头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为连杆上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并完成后续冲孔加工而形成的凸起;所述侧冲头卡设在所述连杆固定端凸起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与侧冲装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垂直方向运动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转化为所述侧冲装置的水平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在与所述平衡冲头接触端的内侧设置有一斜面,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平衡冲头锥形顶部的倾斜角度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所述平衡冲头的锥形顶部及所述连杆内侧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固定端凸起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侧冲头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数量与所述连杆的数量一致;所述复位块驱动连杆做水平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复位端设置有用于传动的槽孔,槽孔内设置有上下两个斜面;所述复位块穿过所述连杆驱动端的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块由通过斜段连接的上下两段柱体组成,所述复位块上段与平衡冲头中轴线的距离小于下段与平衡冲头中轴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冲装置还包括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连杆固定端凸起的外侧,且二者互不接触,所述凹模设置有凹槽,所述侧冲头在水平方向运动时穿过所述凹槽以完成产品的冲孔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底部连接有一对用于产品径向定位的定位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深冲件侧冲孔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产品定位步骤,当待加工产品完成前序加工后,将待加工产品放置在连杆的固定端,随后,凹模向下运动,凹模下方的定位销通过固定待加工产品上预先冲切出的两对径向定位孔中的任意一对,完成待加工产品的径向定位;
(2)冲孔成型步骤,平衡冲头向上运动,借助连杆内侧与平衡冲头锥形顶部的斜面,平衡冲头将连杆向远离平衡冲头方向推动,连杆带动侧冲头一同运动,所述侧冲头穿过凹模上设置的槽孔,完成对待加工产品的冲孔成型;
(3)复位步骤,冲孔完成后,复位块向下运动,在复位块和连杆槽孔内斜面的作用下,复位块带动连杆向平衡冲头的方向运动,连杆借助斜面将平衡冲头向下压,随后,凹模向上抬起,完成模具的复位;
(4)二次加工步骤,在完成第一次冲孔后需要按照上述顺序再进行一次冲孔,第二次冲孔径向定位时需要用到待加工产品上预先切割的另一对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迈精密金属成型(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创迈精密金属成型(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99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安全的除臭棒容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有源反馈网络实现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