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级阻尼能量吸收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90919.0 申请日: 2014-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5626741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1
发明(设计)人: 刘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 刘海峰
主分类号: F16F9/18 分类号: F16F9/18;F16F9/32;F16F9/34;F16F9/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00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二级 阻尼 能量 吸收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于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过滤路面的震动。减震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悬挂系统,轨道车辆悬挂系统和飞机起落架系统。减震器的主要作用在于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其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高乘客的舒适性,降低汽车底盘、轨道车辆大架和飞机机身承受的冲击,对汽车、轨道车辆和飞机的安全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现有的减震器采用油气混合式结构,利用油液通过阻尼孔时产生的阻尼吸收能量,然后利用气体的压缩进一步吸收能量。其缺点在于,气体压缩吸收的能量较少,造成减震器偏“软”的情况,不利于汽车和轨道车辆的正常行驶,也不利于飞机的起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级阻尼能量吸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二级阻尼能量吸收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阻尼体、下浮动活塞、承压筒和承压环;外筒体上端封闭,外筒体下端开放,内筒体上端开放,内筒体下端封闭;承压筒设置于内筒体内,承压筒与内筒体的底部连接,承压环的外圆面与内筒体的内表面连接,承压环的内表面与承压筒的外表面连接,下浮动活塞欢动设置于承压筒内,承压筒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阻尼口,下浮动活塞位于阻尼口的上方;阻尼体设置于内筒体的顶部,阻尼体上开设有阻尼孔;内筒体滑动设置于外筒体中,内筒体顶端与外筒体顶端之间的空间构成油压空间;内筒体内阻尼体与下浮动活塞之间的空间构成缓压空间;承压筒内下浮动活塞与内筒体底部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油压空间;内筒体与承压筒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缓压空间。

工作原理如下:

油压空间和第二油压空间中充满油液,在受外力挤压时,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做压缩运动,油液通过阻尼体上的阻尼孔,此时会产生阻尼从而吸收部分能量。油液进入缓压空间后,推动下浮动活塞向下运动,下浮动活塞将第二油压空间的油液通过阻尼口压入第二缓压空间,油液通过阻尼口时,第二次吸收能量。

本发明采用可以通过阻尼两次吸收能量的结构,有效提高了能量吸收能力,避免了减震器偏“软”的情况,有利于汽车和轨道车辆的正常行驶以及飞机的正常起降。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底部内表面与所述内筒体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支撑件。

设置密封支撑件,避免外筒体中的油液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支撑件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筒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孔开设于所述阻尼体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筒的顶部内表面设置有挡块。

设置挡块,防止下浮动活塞运动至承压筒外,提高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的底端和所述外筒体的顶端设置有连接体。

连接体用于固定本发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可以通过阻尼两次吸收能量的结构,有效提高了能量吸收能力,避免了减震器偏“软”的情况,有利于汽车和轨道车辆的正常行驶以及飞机的正常起降;

2.设置密封支撑件,避免外筒体中的油液泄漏;

3.设置挡块,防止下浮动活塞运动至承压筒外,提高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内筒体,2-外筒体,3-阻尼口,4-阻尼体,5-下浮动活塞,6-承压筒,7-承压环,8-阻尼孔,9-油压空间,10-缓压空间,11-第二油压空间,12-第二缓压空间,13-密封支撑件,14-销轴,15-连接体,16-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峰,未经刘海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09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