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射流式套管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4075.7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6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9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射流 套管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窑炉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射流式套管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工业炉窑中,以煤为燃料的工业炉窑所占比重较大,占到全国工业炉窑总数的64%。燃煤工业炉窑所排放的烟气含有较多的炭黑、灰尘等微细颗粒物,这些微细颗粒物中含有较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危害着居民身体健康。
目前,中等规模工业炉窑绝大多数已在烟道上安装了除尘设备,比较常用的有布袋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价格适中,但其占地面积广,动力消耗大,滤袋常需更换,后期维护费用高。静电除尘器则需要对荷电系统分级设计以去除不同粒径的尘粒,因此需要采用复杂结构来提高脱除效率,成本高昂。也有一些工业窑炉在烟道上安装了水膜除尘器,但是形成水膜需较大水量,适合用于靠近充足水源的地方,动力消耗也高,水污染严重,后期水处理费用高昂。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有必要提出一种成本低,脱除效率高的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消耗小、微细颗粒物去除效率高的微孔射流式套管除尘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孔射流式套管除尘装置,包括风机、水箱及集气组件,水箱通过上水管与集气组件的进水端相连通,集气组件的出水端通过下水管与水箱相连通,形成水流循环回路;风机通过进烟气管与集气组件的进气端相连;
所述集气组件包括集气箱及若干个微孔射流管,集气箱设置在微孔射流管顶部,在每个微孔射流管外部还同轴套设有水套,且各水套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所述微孔射流管的长度为25~40cm,内径为2~3.5cm。
所述微孔射流管的微孔在管体上交错设置,微孔的孔径为1mm,微孔间的距离为1~3cm。
所述微孔射流管为有机玻璃管或钢管。
所述的微孔射流管数目为3个,靠近风机一侧的两个微孔射流管的顶部设有集气箱,两个微孔射流管通过集气箱相连通,靠近风机的水套上设有与上水管相连的进水口;靠近水箱一侧的一个微孔射流管的顶部设有出烟气管,且该侧的水套外部设有与下水管相连的出水口。
在集气组件底部设有集水箱,集水箱通过污水管与水箱相连通。
在从风机至集气组件的进烟气管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截止阀和气体流量计。
在集气组件至水箱的下水管管路上依次设有压力表、液体流量计、第二截止阀及逆止阀。
在逆止阀和水箱之间的下水管管路上还设有循环泵。
所述水箱内设有滤网;水箱上还设有溢水管和加水管,溢水管和加水管分别上设有溢水阀和加水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微孔射流式套管除尘装置通过风机将烟气引入集气组件,集气组件与水箱形成水流循环回路,形成水的自动循环,水的消耗量非常低,集气组件中的若干个微孔射流管外设有水套,在水套中水流能够穿入进烟气管上的小孔,形成多股交叉射流,增大烟气与射流水柱的接触面积,将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洗涤干净。本发明能够有效脱除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避免清洁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微细颗粒物去除效率高,结构紧凑,节能、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孔射流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 为风机;2 为第一截止阀;3 为气体流量计;4 为进烟气管;5 为进水口;6 为水套;7 为集气箱;8 为连接管;9 为微孔射流管;10为出水口;11 为污水管;12 为出水管;13 为加水管;14 为加水阀;15 为水箱;16 为滤网;17 为上水管;18 为循环泵;19 为逆止阀;20 为第二截止阀;21 为液体流量计;22 为压力表;23 为集水箱;24 为出烟气管;25 为溢水阀;26 为溢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学院,未经榆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4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