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基础油的络合法脱氮尾油的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94078.0 申请日: 2014-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4312614A 公开(公告)日: 2015-01-28
发明(设计)人: 王虹;田同虎;宋以常;付成刚;王明锦;蔡卡莎;李翠清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主分类号: C10G29/02 分类号: C10G29/02
代理公司: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代理人: 钟守期;王媛
地址: 102617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络合 法脱氮尾油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润滑油基础油的络合法脱氮尾油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安定性是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物性之一,是影响润滑油使用寿命的关键,改善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一直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与其化学组成有着密切联系,某些硫化物是天然抗氧成分,对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会改善油品抗乳化能力和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而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BNC)会引发或促进自由基的形成,并加速油品氧化和抗氧剂的消耗,是影响其氧化安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用于脱除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加氢脱氮和非加氢脱氮。针对氮含量高,硫含量低的润滑油基础油,宜采用非加氢脱氮法脱除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润滑油基础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大多以环状结构存在,主要有脂肪胺、吡啶、喹啉和苯胺;当碱性氮化物在油品中单独存在时较稳定,很难发生反应,但由于油品中存在大量酸性组分,如酸性硫化物、非碱性氮化物等,碱性氮化物的存在会促进这些物质反应,从而起到催化作用。由于碱性氮化物中的氮原子上有一对未屏蔽的孤对电子,它能与具有质子特征的脱氮剂,或具有外层空轨道、离子半径较小的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络合物,且能溶于一些溶剂,这样能达到脱除碱性氮化物的目的。络合法脱氮是目前脱氮效果较好的方法,其采用主要为磷酸类化合物的脱氮剂与油品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形成络合物,达到脱除含氮化合物的目的。该方法对碱性含氮化合物脱除率高,产品收率高,但同时也产生一定量的难以处理的废渣,即脱氮尾油,这些废渣在油中和水中均不溶解,如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对络合法脱氮尾油的处理利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络合法脱氮尾油的处理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a)使碱的水溶液与脱氮尾油热混合以得到脱氮尾油混合物;

b)对脱氮尾油混合物进行油水两相分离;

c)回收油相。

所述最终脱氮尾油中的油分的磷含量低于0.15%,优选低于0.1%,更优选低于0.06%,每种情况下基于该油分的质量计。

本发明的方法可对润滑油基础油络合法脱氮产生的脱氮尾油进行处理,其通过对脱氮尾油与碱的水溶液混合后再进行油水两相分离,而回收油相中的油分。本发明同时将含有主要为磷酸类化合物的脱氮剂组分和所加入的碱的水相,进行脱水后回收利用,如做化肥的原料。由此,实现了对所述脱氮尾油的合理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可有效利用废弃资源,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润滑油基础油的脱氮尾油的处理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a)使碱的水溶液与脱氮尾油热混合以得到脱氮尾油混合物;

b)对脱氮尾油混合物进行油水两相分离;

c)回收油相。

根据油水两相分离的方法所回收的油相可直接作为最终脱氮尾油中的油分使用,或经进一步后处理之后作为最终脱氮尾油中的油分使用。因此,优选地,本发明方法还包含后处理回收的油相的步骤。

所述脱氮尾油中的油分可以用作催化裂化、催化加氢、延迟焦化的原料油或作为与上述工艺的原料的掺杂成分,特别有利地可单独用于以上工艺,此外,也可用作燃料油。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后处理回收的油相得到最终脱氮尾油中的油分。所述后处理为对回收的油相进行干燥的步骤或进行除溶剂、干燥的步骤。具体而言,就电脱水法的油水两相分离而言,是指对油相的干燥;而就溶剂萃取法的油水两相分离而言,是指对油相中油分与溶剂的分离以及油分干燥。

所述最终脱氮尾油中油分的磷含量低于0.15%,优选低于0.1%,更优选低于0.06%,每种情况下基于该油分的质量计。

本发明方法的润滑油基础油的络合法脱氮尾油为采用主要为磷酸类化合物的脱氮剂对润滑油基础油(例如来自溶剂脱沥青、糠醛精制、酮苯脱蜡工艺)脱氮处理中所产生的废渣。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所述碱可为无机碱或有机碱,或其混合物;无机碱例如为金属钾、钠、钙、镁或铵的氢氧化物,优选使用所述无机碱的水溶液,更优选KOH或NH4OH的水溶液,或两者的混合物;有机碱例如为烷基胺,例如乙胺、正丙胺等伯烷基胺,或醇胺化合物,如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40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