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4582.0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0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史文东;李留刚;段毅;苏丙未;张皓;杨巍;王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1M9/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吕岩甲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定常 气动力 测量 试验 系统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最大可用缩比尺度;建立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预示分析模型,获得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的预示结果,初步确定试验测量系统的有效频率范围;开展缩比模型设计;开展天平设计;开展支撑系统设计;开展测量系统设计;建立测量系统机械部分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试验系统的动特性预分析,初步确定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判断所关心频率范围内的预示测量偏差是否试验要求。本发明是基于动态测量原理的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较好的完成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完成非定常气动力的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飞行器的设计和研究需求的深入和细化,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逐渐扩展到非定常领域,而现代飞行器尺寸增大、速度增快、控制精度要求提高、结构柔性增大,非定常气动特性也逐渐引起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在非定常气动力的仿真和计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各种非定常气动力的理论模型,已用于气动弹性分析等领域;在试验方面,主要集中于脉动压力试验和气动弹性试验(颤振试验)等方向,而非定常气动力试验及测量是空气动力学试验和动态测量技术的交叉结合,该交叉领域的研究还较少,试验方法还不成熟。
传统气动力测量试验主要是基于动力学相似理论和准则,测量确定全飞行器或部件风洞模型在一定流场中产生的气动力,通常该气动力仅与飞行器或部件的气动外形、流场(马赫数、动压等)以及模型与气流的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并不随时间产生变化。常规气动力测量系统通常由模型、天平、支撑系统、放大器、A/D转换、数据采集分析等组成。
同时为减小支撑系统对气动力测量的干扰、便于改变模型与流场的相对位置以及提高通用性等目的,支撑系统均为油压控制系统,且支撑杆长细比较大刚度较差,有利于常规定常气动力测量,但降低了气动力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范围。如图1所示,某气动力测量系统机械环节主要包括模型、天平、支撑系统等,其动态特性的前两阶谐振频率分别约为12Hz和20Hz,有效测量频率范围仅为6Hz以内。根据动态测量系统指标要求,该常规气动力测量系统不能用于测量较高频率范围(6~50Hz)的非定常气动力。
综上所述,由于测量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特别是工作带宽较窄,因此常规气动力测量系统不能用于测量非定常气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以解决非定常气动力的风洞试验测量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展试验需求分析,确定是否具备开展试验的条件,初步确定试验状态,确定试验测量要求;
步骤2:确定最大可用缩比尺度,使得缩比模型尺寸最大;
步骤3:根据1:1原型非定常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状态以及缩比模型尺寸,建立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预示分析模型,获得试验状态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的预示结果,初步确定试验测量系统的有效频率范围;
步骤4:开展缩比模型设计,在满足空气动力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模型的重量;
步骤5:开展天平设计,在满足静态指标的基础上,选用动态性能较好的材料和应变片,同时尽量提高天平的刚度;
步骤6:开展支撑系统设计,在满足变攻角、流场扰动系统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支撑系统的刚度;
步骤7:开展测量系统设计,选用动态测量系统,适当提高采样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4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