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风新风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5417.7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沈超;岳春丽;李洪欣;杨建中;魏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王金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回收空调排风中含有的冷量或热量的排风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国内现有空调冷量回收技术中,热管换热技术具备优良的热传导性能、二次间壁换热、热流密度可调节等普通换热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热管由密闭真空金属管内充注一定量的工质(如氨、氟利昂-11、氟利昂-13、丙酮、甲醇等)构成,在真空管内反复进行工质的冷凝蒸发循环,由于吸热和放热进行热量回收。在空调热回收系统中,在排风和新风管路上装置热管换热器,通过工质相变将温度较高的新风的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排风,降低新风温度并回收排风所携带的冷量,从而减少空调能耗。
然而现有传统热管及其热管换热器一般有一个矩形外壳,带翅片的热管管束穿过矩形外壳,壳体中间一块隔板把壳体分成两个部分,形成热流体与冷流体的通道。目前研究者大多针对热管的某个具体的设计和运行条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相关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不具备很强的广泛性。另外传统热管回收装置一般采用单根热管通过一定组合方式做成热管换热器,结构不够紧凑,存在管束密集自身重量重、设计制造结构不合理、占用空间大、安装维修不便等问题,在空调冷量回收中有一定的限制,热回收效率不高。
上述技术现状,也决定了现有的用于回收空调排风中含有的冷量或热量的排风换热系统的热回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效率较高的排风新风换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排风新风换热系统包括风道,其特征在于:风道中部设有水平设置的中间板,中间板将风道分为位于上部的排风风道和位于下部的新风风道;
风道内平行间隔设有若干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各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均密封穿过所述中间板;
各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结构相同,包括两端开口的箱体,箱体内平行间隔设置若干换热管片,各换热管片结构相同,其内均间隔设有若干竖向管孔,管孔直径小于1毫米,管孔内充注有工质形成热管结构;
所述箱体于竖向中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上冷凝腔和下蒸发腔,所述各换热管片皆密封穿过所述隔板;位于下蒸发腔的管孔段为蒸发段,位于上冷凝腔的管孔段为冷凝段;
以隔板为箱体上下的分界,箱体一侧上部为箱体排风进风口,箱体同一侧下部为箱体新风送风口;箱体另一侧上部为箱体排风出风口且该侧的箱体下部为箱体新风进风口;
所述隔板与所述中间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排风风道一端为风道排风出风口,风道排风出风口处的风道上设有排风机;新风风道的风道新风进风口位于风道排风出风口下方;排风风道另一端为风道排风进风口,风道新风送风口位于风道排风进风口下方;所述风道新风送风口处的风道上设有送风机。
所述换热管片采用铝带一体加工制成。
所述换热管片上安装有强化换热翅片。
所述风道新风进风口与第一个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之间的新风风道上设有过滤器。
所述新风风道内间隔设有表冷器和加热装置。
所述管孔11内充注的工质为氨或氟利昂-11或氟利昂-13或丙酮或甲醇等常见工质。所述换热管片1(蜂窝热管)的管材为与工质材料相容性强的金属材料。
各换热板片1外的强化换热翅片8按照Z字形布置,使得工作流体沿通道流动时产生扰流作用,抑制热边界层的充分发展,强化传热效果。热管直径在1mm以下,微通道换热,可以采用铝带一体加工,制作工艺简单,加工效率高。
使用时,用风场合送出的含有待回收冷量或热量(夏天回收冷量,冬季回收热量)的风由风道排风进风口31进入排风风道25,同时室外新风由风道新风进风口30进入新风风道26。以夏季为例,当排风通过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27中的换热板片1时,排风冷却管孔11内的工质,工质在管孔11上部冷凝并释放热量;与此同时新风则加热管孔11下部的工质,工质在管孔11下部蒸发吸热,从而冷却新风。工质被新风加热蒸发后,在压差作用下自动向上流向冷凝段,从而遇到排风并在冷凝中释放出热量,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到蒸发段。经过这样热管换热的过程,通过工质的循环快速地将排风中的冷量传递给新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异形蜂窝热管空调冷量回收换热器采用蜂窝结构,传热效率较高,而且蜂窝结构将热管密集化处理,使换热器更加紧凑,减小换热器体积,节省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5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激励多级振荡射流气波制冷机
- 下一篇:用于低温处理皮肤组织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