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内固定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96073.1 申请日: 2014-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4323851A 公开(公告)日: 2015-02-04
发明(设计)人: 李超;顾群;徐亮;李锋;陶树清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B17/86 分类号: A61B17/86
代理公司: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代理人: 陈晓光
地址: 150081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脊柱 固定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脊柱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损伤因产生原因不同,可以简单分为几个类别:

单纯性契形压缩性骨折 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量,使脊柱向前屈曲所致,后方的结构很少受影响,椎体通常成契形。该型骨折不损伤中柱,脊柱仍保持其尊稳定性。此类骨折通常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产生了椎体前半部分压缩。     稳定性爆破型骨折 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通常亦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脊柱保持正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因挤压而破碎,由于不存在旋转力量,脊柱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以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了脊髓而产生神经症状。      

不准定性爆破型骨折 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以及顺时针的旋转,可能还有沿着Z轴的旋转力量参与,使后柱亦出现断裂,由于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Chaece 骨折 为椎体水平撕裂性损伤。以往认为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最大,使脊柱过伸而产生损伤,例如从高空仰面落下,着地时背部被物体阻挡,使脊柱过伸,前纵韧带断裂,椎体横形裂开,棘突互相挤压而断裂,可以发生上一节椎体向后移位。而目前亦有人认为是脊柱屈曲的后果,而屈曲轴则应在前纵韧带的前方,因此认为是脊柱受来自Y轴轴向牵拉的结果,同时还有沿着X轴旋转力量的参与,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     

 屈曲-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的后方,前柱部分因压缩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损伤,中柱部分损伤表现为脊椎关节囊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或骨折,这种损伤往往还有来自Y轴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这类损伤往往是潜在性不稳定型骨折,原因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都有撕裂。     

 脊柱骨折-脱位 又名移动性损伤。暴力来自Z轴,例如车祸时暴力直接来自背部后方的撞击,或弯腰工作时,重物高空坠落直接打击背部,在强大暴力作用下,椎管的对线对位已经完全破破坏,在损伤平面,椎沿横面产生移位,通常三个柱均毁于剪力,损伤平面通常通过椎间盘、同时还有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脱位程度重于骨折,当关节突完全脱位时,下关节突移至下一节脊椎骨上关节突的前方,互相阻挡,称关节突交锁,这类损伤极为严重的脊椎损伤难免,预后差。 另外还有一些单纯性附件骨折如椎板骨折与黄突骨折,不会沉重脊椎的不稳定,称为稳定型骨折,特别是横突骨折,往往是背部受到撞击后腰部肌肉猛烈收缩而产生的撕脱性骨折。

脊柱骨折者从受伤现场运输至医院内的急救搬运方式至关重要,没有固定的情况下,通常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十分危险,因这些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曲,可以将碎骨片向后挤入椎管内,加重了脊髓的损伤,在没有固定装置的条件下,比较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 治疗 有其他严重多发伤者,应优先治疗技术损伤,以挽救伤员生命为主。

脊柱内固定装置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畸形矫正和其他各种需要手术治疗的脊柱疾病的临床治疗。现有脊柱内固定装置大多为U形螺钉、固定杆和横连杆的组合,只能使用固定型号的装置来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案。没有可拆解性,不能快速适应人体条件,应用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内固定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脊柱内固定装置,其组成包括:螺钉,所述的螺钉通过锁紧圈和螺母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杆横向之间通过固定条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纵向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所述的脊柱内固定装置,所述的连接杆的前端是弯曲的。

所述的脊柱内固定装置,所述的连接杆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螺钉可穿过所述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的两端设有磁条。

所述的脊柱内固定装置,所述的连接杆的两端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的固定杆上设有螺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6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