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吸盘底座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7164.7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兄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A47G29/0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吸盘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吸盘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带吸盘的挂钩一般是在使用时把凹形的吸盘底座紧贴光滑的墙壁,然后按压吸盘底座排出凹形吸盘底座内的空气,由于吸盘外部的大气压的压力即可以将挂钩吸附在墙壁上,这种吸盘挂钩外形美观不损坏墙壁,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我们都会发现这种吸盘挂钩在吸附一段时间后或者天气变冷之后,即使不挂物品也会自动脱落,挂物品后或者挂较重的物品时脱落的频率将会更高,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吸盘在第一次吸附在墙壁上时,凹形区域内的空气可能没有完全排除干净,再加上使用一段时间后外部空气会渐渐进入吸盘底座下的凹形区域,当凹形区域内进入的空气压强与外界气压相同时吸盘挂钩就会脱落;另一方面挂钩于吸盘底座之间的连接部件与吸盘底座是两个单独的部件,在挂重物时连接部件会拉伸吸盘底座是吸盘底座变形,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底座凹形区域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吸盘底座,能够使吸附时间更长且能够承受更重的物品。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吸盘底座,由吸盘本体和螺钉组成,所述吸盘本体的底面为平面结构的吸附面,顶面为从中间向边缘逐渐减薄的台阶面,该台阶面的中心位置为凸台;所述螺钉由螺帽和螺杆组成,螺帽位于凸台内部,螺杆位于凸台外部;其中,所述螺帽的平面上开设至少一个通孔,当所述凸台内的吸盘本体材料溶入所述通孔后,凸台与螺帽形成一体结构构成所述平面吸盘底盘。
进一步地,在所述凸台外围还设有一圈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吸盘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台阶面的最边缘厚度为0.4~0.8mm。
优选地,所述吸盘本体为PVC材料;所述螺钉为金属材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吸附面是平面结构,在吸盘底座第一次吸附到光滑的墙壁上之后,吸盘面与墙壁之间没有空隙,所以外界空气很难进入吸附面与墙壁之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吸盘底座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中螺钉的螺帽平面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凸台内的吸盘本体材料溶入通孔后,螺帽和凸台形成一体结构,这样设计使吸盘本体与螺钉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阻碍螺钉由于重物作用与吸盘本体分离,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在螺杆上挂重物时由于螺钉的作用导致的吸盘本体的变形程度,进而更有效地避免了外界空气进入吸附面与墙壁之间,也进一步提升了吸盘底座的使用寿命和承重极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平面吸盘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平面吸盘底座的右视图;
图3是螺帽平面上具有5个通孔的螺钉的立体图;
图4是螺帽平面上具有5个通孔的螺钉的左视图;
图5是螺帽平面上具有5个通孔的螺钉的仰视图;
图6和图7是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挂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平面吸盘底座与壳体和挂座配合使用时的左视图;
图11和图12是本平面吸盘底座与壳体和挂座配合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具体地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平面吸盘底座由吸盘本体和螺钉组成,吸盘本体优选PVC材料,因为PVC材料本身能产生静电吸附作用,且不易老化、耐低温、延展性好;螺钉优选金属材料,强度较高,不易断裂。吸盘底座的底面为平面结构的圆形或椭圆形等圆滑形状的吸附面1,顶面为从中间向边缘逐渐减薄的台阶面2,台阶面2最边缘处的厚度在0.4~0.8mm,边缘较薄时吸附面1的延展性更好,不容易被重物拉变形导致脱落;台阶面2的中心位置为凸台3;螺钉的螺杆5伸出凸台3外部,螺帽4位于凸台3内部,螺帽4的平面上开设5个均匀分布的通孔6,凸台3内部的吸盘本体材料被熔化后进入通孔6内与螺帽4形成一体结构,构成本平面吸盘底座。
作为优选,在凸台3外围还设有一圈凸环7,该凸环7与吸盘本体一体成型,在将本平面吸盘底座通过壳体8(如图6和图7)与挂座9(如图8和图9)配合使用时,凸环7刚好能够与壳体8下部的凹槽10配合使螺杆5 依次穿过壳体8和挂座9,保持螺杆5、壳体8和挂座9位于同一轴线;当顺时针旋转挂座9锁紧螺杆5时,凹槽10两侧的凸起能够紧紧顶住吸附面1使其紧贴墙体,阻止空气进入吸附面1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兄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兄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7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油膜阻尼器的折返式弹性支撑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簧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