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固态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8784.2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邦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8 | 分类号: | H02S40/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电池 太阳能电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太阳能电池模块,尤指具固态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以提升供应电量的稳定性,增加用电的安全性,且尚能大幅提升在移动与 架设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方便性及弹性,进而有效提升安装效率及其所能 应用的层面。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气候的恶劣变迁,导致各地天灾不断地发生,使得各国 政府无不积极投入再生能源的开发,以期减少传统能源(如:石化、核能) 在二氧化碳上的排放量,并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在各种再生 能源中,太阳能是各国竞相发展,且最具潜力的再生能源之一,故自从公 元1945年第一个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硅晶圆(Solarcell)被制造出 来后,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愈益进步,太阳能发电的相关模块的成本也随 着降低,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干净又安全无虞的能源愈加渴望,使得各国政 府得以有计划地将太阳能发电设备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周遭中,如: 太阳能供电的LED路灯、交通指示号志…等,甚至,各国政府尚计划将太 阳能发电设备推广至家庭用电上,如:中国台湾“再生能源发展条例”第 9条规定,对于民众所生产的再生能源电力,以优惠固定价格、长期保障 收购,故如果民众在家中设置能与市电并联的一太阳能发电系统 (grid-connectedphotovoltaicsystem,即把太阳能硅晶圆的发电设备 与传统的电力网络相连结)的话,即可将剩余的电力,以优惠价格回售给 电力公司,除节省电费外,还可以额外赚取电费,贴补设置太阳能发电系 统的费用。
查,太阳能硅晶圆是一种能量转换的光电元件,其能经由被太阳光照 射后,把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故常被制作成一太阳能板,以供一负载使 用,或并联至一电力网络,惟,由于该太阳能板需通过太阳光的照射,才 能致使太阳能板发电,故其发电量必然会受到设置地点及当下天气状况的 影响,而有显著的变化,如:白天与晚上、晴天与阴天之间,阳光照射量 的差别,即会显著地影响太阳能板当下发电量的大小,因此,此种发电方 式,并无法长时间提供稳定的输出,而是间歇性地供给电力,故不仅会对 所连接的负载,甚至,对后续所并联的电力网络,造成供电不足或不稳定, 而容易因负载无法正常稳定运作,而危及到人们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使得 人们在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时,备受困扰。
对于上述缺点,相关厂商的解决方式,是于太阳能板与所连接的负载 或电力网络之间,额外增设一储电池组,请参阅图1所示的已知太阳能发 电系统1,一太阳光发电模块11是能相互并排且电气连接在一起,以形成 一预订大小的太阳能板12,该太阳能板12是能供一负载或一电力网络连 接,以将该太阳光发电模块11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至该负载或该电网, 其中,该储电池组13是设于该太阳能板12与该负载或电力网络之间,以 利用该储电池组13,先储存该太阳光发电模块11所产生的电能,再将储 存的电能稳定地输出至该负载或该电力网络,如此,即可减少对该负载或 该电力网络的冲击,并大幅增加用电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惟,一般言,该 储电池组13均是采用多个体积大又笨重的水性电解质电池131组成,如: 铅酸电池(lead-acid),故,整体体积及重量不仅极为庞大,亦相对提高 了相关厂商在移动与架设该太阳能发电系统1时的困难度,除导致安装效 率极为低落外,亦大大地限制了已知太阳能发电系统1所能被应用的层面。
故,如何针对前述缺点,设计出一种轻薄短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 有效提升安装效率及其所能应用的层面,即成为相关业者的重要课题,亦 为本发明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已知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移动及架设时,所发生的前述问题,发 明人乃凭借着多年来的实务经验,并经过多次的实验及测试后,终于设计 出本发明的一种具固态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期能有效改善前述的诸多 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邦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鑫邦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8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