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连墙保护层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9031.3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申立明;郑建民;赵明时;田自民;李良刚;魏方平;魏勇;陈先威;凌平;徐德生;时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确保地连墙厚度及墙体质量的地连墙附属构件,特别是一种地连墙保护层板。
背景技术
以往施工中,如图2、3所示,地连墙厚度或主筋保护层厚度主要是靠钢筋笼两侧的垫板9来保证,但是根据多年的地连墙施工经验及基坑开挖,包括港池疏浚侧后所探测地连墙墙面情况来看,在一些不良地质条件下建造的地连墙往往存在一些质量缺陷。例如在松散的砂层中泥皮稳定性差,水泥、地下水以及地基中的阳离子等会逐渐使泥浆的性质下降,加之混凝土液面的波动,浇筑时在该土层可能出现槽壁局部坍塌的情况,散落的土体7与混凝土6相混合,降低了地连墙墙体质量,特别是地连墙墙面附近混凝土6的密实度和强度。另外,在一些容易产生“缩颈”的土层中,地连墙的厚度只靠钢筋笼两侧的垫板9来支撑,在“缩颈”区域4往往会出现垫板位置以外地连墙厚度不足的情况,当土体直接接触钢筋笼甚至土体包裹钢筋5时,地连墙结构的承载力将严重下降,地连墙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将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地连墙厚度及墙体混凝土6质量的不足给地连墙钢筋5质量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基坑开挖,包括港池疏浚侧。从本质上讲钢筋5锈蚀必须进行电子交换,对于地连墙钢筋5而言必须具备相应所有条件后才能产生锈蚀,比如氯化物、氧气及水等。如果没有进行基坑开挖,纵然墙面混凝土质量存在一定缺陷,但是由于其所处环境相对封闭,空气及水等物质较难直接接触钢筋5,因此钢筋5锈蚀速度较慢;一旦开挖,地连墙开挖面8以上所在的封闭环境遭到破坏,墙面直接暴露在空气或水中,这些物质的介入加速了地连墙钢筋5的锈蚀,地连墙结构的安全性将受到进一步威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地连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地连墙厚度及墙体质量的地连墙附属构件,特别是一种地连墙保护层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连墙保护层板,其中:该保护层板为包括有板面、板肋两部分的一体件,所述板面为一平面,板肋为条状,并等间隔紧固于板面一侧的中部且与板面为一体;所述板面的四角均设为锚固区,该区域内无板肋。
所述板面的厚度一般为2-10mm,板肋的厚度一般为2-8mm。
本发明的效果是使用该地连墙保护层板能够确保地连墙厚度及墙体质量,特别是在基坑开挖,包括港池疏浚侧能够大幅度降低“缩颈”、局部坍塌等不利因素对地连墙结构产生的危害的情况。明显提高了地连墙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且该构件制作及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地连墙保护层板示意图;
图1-2是图1-1A-A剖视图;
图1-3是图1-1B-B剖视图;
图2是以往土层“缩颈”条件下地连墙示意图;
图3是以往基坑开挖后地连墙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地连墙保护层板与地连墙垫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
x、板面宽度 y、板面长度 m、面板厚度
d、板肋间距 l′、板肋高度 n、板肋厚度
1、板面 2、板肋 3、锚固区
4、“缩颈”区域 5、钢筋 6、混凝土
7、土体 8、开挖面 9、地连墙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地连墙保护层板结构及使用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地连墙保护层板的设计思想是借鉴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外架立模板的施工方法,在地连墙钢筋笼外整体加设保护层,解决了不良地质条件对地连墙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确保了地连墙厚度和墙体质量。尤其是在基坑开挖,包括港池疏浚侧,有效的阻隔了对钢筋锈蚀有促进作用的物质,例如空气及水等的介入,进一步保证了地连墙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地连墙保护层板,该保护层板为包括有板面1、板肋2两部分的一体件,所述板面1为一平面,板肋2为条状,并等间隔紧固于板面1一侧的中部且与板面1为一体;所述板面1的四角均设为锚固区3,该区域内无板肋2。所述板面1的厚度为2-10mm,板肋2的厚度为2-8mm。
本发明的地连墙保护层板加工制作要点:
1、板面1和板肋2整体浇注而成。所谓锚固区3是指板面1与地连墙垫板9连接的重叠区域,如图4所示。
2、宜采用耐腐蚀材料,例如PE、PP、ABS或PA-6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9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