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叶种“后发酵茶”黑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9401.3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6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宁;黄秀兰;廖旭辉;彭飞荣;何江伦;邓华礼;覃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叶种 发酵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大叶种“后发酵茶”黑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大叶种鲜叶采摘→凉青→杀青→揉捻→日光干燥→晒青毛茶→分级归堆→潮水→接种→渥堆→翻堆降温→风干醇化→筛分拣剔拼配→蒸压→干燥→紧压茶→仓储陈化→成品黑茶;所述接种指接入散囊菌,所述的散囊菌为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根霉菌(Rhizopus delemar)、青霉菌(Penicillium sp.)、灰绿曲霉菌(Aspergillus glaucus)、酵母(Brettanomyces intermedius)的混合菌体,所述混合菌体为各菌种分别液体培养后,使其分散成0.2~0.4㎝左右的菌丝段,然后悬浮至107~108个菌丝段或菌体细胞/毫升后按3:1:1:8: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制成;
所述仓储陈化指在恒湿恒温调控陈化车间中进行,温度为37℃、通风量为10~20m3/h,相对湿度80%,时间为5~10天的陈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叶种鲜叶采摘指采摘一芽3~4叶的新鲜大叶种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所述凉青指摊晾至含水量降到60%左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所述杀青指采用热风杀青机,所述杀青机的筒内温度170~180℃,杀青1.5~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所述揉捻指采用6CR-55-Ⅱ型揉茶机,采用轻压→中压→轻压方法,揉捻40~45min;
所述日光干燥指将揉捻叶放置在清洁的水泥板上,在阳光下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10~12%;
所述分级归堆指将毛茶分级,采用1.5cm筛孔圆筛撩头,撩头晒干再切,正身茶通过0.2cm的筛孔平圆筛割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潮水、接种、渥堆指对干茶加水量在20-30%之间,边加水边翻茶润堆,静置至茶条润水柔软,再翻茶,将散囊菌均匀喷洒到茶叶上,接入散囊菌的量为每公斤鲜叶原料含有3~7.5×104个菌丝段或菌体细胞,菌体接入方式为向茶叶堆均匀喷洒菌液,并搅拌均匀;然后筑堆发酵,筑堆高50~80厘米左右,宽1.5~2米,堆顶推平,堆边稍压实,最后加盖湿布,保湿保温,渥堆房要遮光密封,控制湿度在80~90%,定时通风透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所述翻堆降温指经过10~15天渥堆,温度超过50℃,茶无青涩味,发出酒糟甜香味时,进行翻堆解块降温,将顶茶边茶推入中间,中间茶放于边顶,重新渥堆,再次出现上述温度、气味时,翻堆解块,薄摊进行风干醇化,自然风干2~3天,至水分在10~20%得到半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所述蒸压指根据测定茶叶含水量,确定称茶数,在100-102℃高压蒸汽蒸软15~20秒,入模趁热压制定形得到紧压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所述干燥指将所述紧压茶摆放在干燥房内的货架上,干燥温度控制在40~45℃,干燥至含水量为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94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