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刺激电极、活体刺激电极装置及活体刺激电极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9565.6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6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菅原量;小林智生;根木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姜甜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刺激 电极 装置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重量轻且连接精度高的活体刺激电极。本实施方式的活体刺激电极在活体刺激电极与树脂部之间具备柔性布线基板(FPC)。而且,在树脂部与FPC的固定上利用活体刺激电极。详细而言,构成为在活体刺激电极与树脂部之间配设有柔性布线基板,在构成该活体刺激电极的刺激电极、接触电极的每一个或哪一个,设置具有阻挡部和被保持部的卡扣部。阻挡部向树脂部方向按压柔性布线基板而压紧。与此同时,被保持部贯通形成在柔性布线基板的贯通孔,并压入形成于树脂部的孔,固定保持在树脂部。而且,对卡扣部施加倒角加工(将角部加工成削角面、圆形面等的形状),形成斜面形状或曲面形状(R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体刺激电极、活体刺激电极装置及活体刺激电极的生成方法,例如涉及安装在表皮而刺激痛觉神经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进行糖尿病、脑电波的临床实验,提出了将由阴极和阳极组成的电极对安装于受检者的指尖等,使电流流入此处而刺激受检者的痛觉的方法。
例如,在糖尿病的情况下,由于随着病状的进展而神经组织变性,所以通过向受检者的痛觉神经给予电刺激而观察其反应,从而能够作为用于判断受检者的病状的线索。
作为这样的刺激痛觉的电极,提出有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5等。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表皮刺激电极装置,设置能够保持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相对位置的绝缘部,从而能够保持抵接到皮肤的正电极的前端部和负电极的前端部的高低差。
专利文献2至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活体刺激电极中,具有棱线,并且将刺激痛觉神经的刺激电极及与刺激电极成对的接触电极一起从皮肤接触部位一体构造至引线的连接器部位,利用插入(insert)成型或热铆接来固定于树脂主体。
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活体刺激电极中,将刺激电极及接触电极一起单独形成于皮肤接触部位,通过将在刺激电极/接触电极分别设置的脚部压入形成于树脂部的贯通孔,从而将两电极固定于树脂部,并且与形成于贯通孔的内周表面及树脂部的背面的布线电连接。
在此,活体刺激电极中,例如,电子部件或装置自身的重量、导电的引线(铜线)的重量、因固定引线时等处理而产生的拉伸力等成为妨碍电刺激的感觉的因素。另外,对于能够控制更加复杂的电信号的金属端子(活体刺激电极)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技术那样,在引出利用了铜线的引线的构造中,电路的复杂化会增大上述的期望减小特性(引线的重量、拉伸力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39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54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54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54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154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在权利要求1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发明中,以这样的结构为第1目的:通过将引线的布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基板/柔性布线基板)化,不增加引线的重量而极力减少妨碍电刺激的感觉的各种要素,能够向神经纤维给予纯粹的电刺激。
而且,在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中,以使与柔性布线基板的布线的电连接更加可靠为第2目的。
进而,在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中,以实现能够控制复杂的电信号的结构为第3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9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擦惯性式锁环式同步器
- 下一篇:车辆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