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一体化端轴颈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9590.4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园;陈亮;董彦民;王飞;李波;荣华;刘业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一体化 轴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端轴颈。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探测的需求,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结构尺寸也越来越大。目前成熟的航天器制造工艺流程一般采用分段制造、总体装配的形式,在制造过程中航天器大型部段的支撑、起吊、翻转等问题一直是工艺设计的难题。
目前的火箭制造过程中,大型部段的支撑点、起吊点和翻转点大都是单独设置,这增加了部段上的工艺吊装接口,需要多套地面设备工装配合完成支撑、起吊和翻转等工作,工装复杂。此外,传统端轴颈一般采用直接插入部段螺纹孔的点接触式连接方式,在起吊和翻转过程中会造成较大应力集中;对于复杂曲面的部段,一般采用“歪脖”式端轴颈避免与部段干涉,此种方式的端轴颈制造加工困难,且吊装的传力路径不好,存在安全隐患。
国际上复杂曲面的航天飞行器中,一般采用复杂的地面吊装工装实现飞行器的支撑、起吊和翻转,以减少在飞行器上非必要重量增加。例如美国航天飞机的吊装工装,采用大型框梁桁架式结构,通过与插入飞行器的端轴颈进行对接实现飞行器的吊装和翻转。其端轴颈与飞行器也为点式接触,存在应力集中,且地面工装设备极其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大型部段支撑、起吊、翻转接头工艺接口多,地面工装复杂;传统端轴颈与吊装部段点式接触应力集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端轴颈,包括轴颈部分和底座部分;其中,轴颈部分具有支撑部位和起吊部位;底座部分的第一端与轴颈部分固定连接,第二端与飞行器连接;底座部分与飞行器的连接面为与飞行器连接处的表面的共形面。
底座部分通过连接螺栓与飞行器连接。
连接螺栓的螺栓孔与轴颈部分的轴线平行。
端轴颈底座上设置弹性橡胶垫贴合连接面。
轴颈部分为变截面形,截面缩小部分为支撑部位或起吊部位。
螺栓孔设置多个。
螺栓孔的轴线水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变截面吊、支点的轴颈方案,轴颈部分集成支撑部位和起吊部位,实现了支撑、起吊和翻转接口结合于一体的功能。
(2)本发明采用与飞行器表面贴合的底座与轴颈一体化设计,简化了工作,方便了操作时的对接工作。
(3)本发明采用前后吊点与支点位置不同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起吊时吊具与飞行器的干涉问题。
(4)本发明采用与轴颈平行的连接形式,方便拆装,提高地面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案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案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装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装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的底座接口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集支撑、起吊和翻转于一体的多功能带底座式端轴颈,与飞行器采用面式接触方案,能有效减少飞行器上吊装接口,大大降低接触部位集中应力,方便了端轴颈的加工,减少地面工装设备。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式端轴颈方案,该端轴颈由变截面的轴颈部分20和与曲面贴合的底座部分10两部分组成,轴颈与底座一体化设计,方便拆装和操作。
轴颈部分20的支撑部位21和起吊部位22根据实际飞行器的外形曲面和结构重量确定。支撑部位21用于与支撑构架连接支撑飞行器,起吊部位22用于与起吊机构连接对飞行器进行起吊。通过调整支撑部位21和起吊部位22实现对飞行器支撑或起吊的非干涉整体式操作,这样不用在飞行器上再设置专门的支撑点、起吊点和翻转点,减少飞行器上工艺吊装接口和地面工装,方便现场人员操作。
端轴颈底座13一端与轴颈部分20连接,其另一端为与飞行器连接的连接面11,连接面11采用与飞行器表面共形设计,实现与复杂曲面飞行器的外表面高精度贴合的面式接触,避免了传统的在飞行器机体上直接开较大的端轴颈安装孔方案,大大改善吊装处飞行器机体的应力集中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9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装板材的方法
- 下一篇:安全高效节能电梯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