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协议栈模式下针对TCP的中间人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1880.8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5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郑艳伟;袁鼎;宋磊;叶晓舟;周渊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中科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王宇杨;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议 模式 针对 tcp 中间人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协议栈模式下针对TCP的中间人处理方法,包括:截取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TCP数据包后,对TCP数据包进行TCP/IP重组;然后修改该TCP数据包的载荷长度;修改TCP数据包的TCP首部信息,至少包括序列号、确认号;最后对TCP数据包进行缓存,并向接收端转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协议栈模式下针对TCP的中间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输媒体日益多样化,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网络攻击的一种,中间人攻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威胁巨大。攻击者使自己位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对双方交互的信息进行处理。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中间人技术也有可取之处。例如中间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犯罪进行监测、对网络中非法暴力色情信息进行屏蔽。
现有的TCP中间人处理方法都是工作在正常TCP/IP协议栈模式下,中间人采用与两端分别建立两个连接的方法,监听两端的交互报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由于该方法工作在正常TCP/IP协议栈模式下,因此每当收到数据包时,需要将数据包先后提交到网络层(IP协议栈)、传输层(TCP协议栈)、应用层进行处理;之后再经过应用层、传输层(TCP)、网络层(IP)进行封装;最后将数据包进行转发。显然现有TCP中间人处理方法的实时性较差,会对网络吞吐量造成影响。另外,该方法也会对两端的正常交互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TCP中间人处理方法实时性差、会对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正常交互造成影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实时性高、对发送端与接收端透明的TCP中间人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协议栈模式下针对TCP的中间人处理方法,包括:
截取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TCP数据包后,对TCP数据包进行TCP/IP重组;然后修改该TCP数据包的载荷长度;修改TCP数据包的TCP首部信息,至少包括序列号、确认号;最后对TCP数据包进行缓存,并向接收端转发。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101、收到一个TCP数据包;
步骤S102、对该TCP数据包进行TCP/IP重组;
步骤S103、通过TCP重组的信息判断该TCP数据包是否为重传包,若是,则转到重传包处理流程S108,否则,转到正常包处理流程S104;
步骤S104、按照需求修改该数据包的载荷长度,载荷长度变化值记为offset,转步骤S105;
步骤S105、检查该TCP数据包是否捎带了确认号,若是,则转步骤S106,否则,转步骤S107;
步骤S106、提取该TCP数据包的五元组,进行反向哈希查找,对反向的TCP流进行确认,在反向缓存队列中删除已经确认过的TCP数据包,并修改TCP首部的确认号,转步骤S107;
步骤S107、以TCP数据包的五元组进行正向哈希查找,修改TCP首部的序列号,将该包插入正向缓存队列的队尾,并向前转发,转步骤S111;
步骤S108、确定该TCP数据包为重传包,判断该重传包是否已经被TCP中间人处理模块确认,若是,则转步骤S109,否则,转步骤S110;
步骤S109、以该TCP数据包的五元组进行反向哈希查找,找到反向缓存队列中对应的TCP数据包,将缓存队列中对应的TCP数据包向后转发,丢弃原TCP数据包,转步骤S111;
步骤S110、以该TCP数据包的五元组进行正向哈希查找,找到正向缓存队列中对应的TCP数据包,将缓存队列中对应的TCP数据包向前转发,丢弃原TCP数据包,转步骤S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中科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中科智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1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