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态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2316.8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1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昭虎;胡东飞;王欢欢;龚春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试验 结果 有限元 三维 模型 调整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态调整方法,实现在运载火箭有限元模型模态的自动调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运载火箭固体结构的实际外形和物理尺寸,建立模态计算的有限元网格;
步骤2、采集运载火箭固体结构的模态试验结果;
本步骤的模态实验结果指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
步骤3、在步骤1建立的有限元网格中,采集影响运载火箭有限元模型模态的关键参数,将之定义为基因,其个数为N1个;
步骤4、设置有限元模型中需要调整的模态阶数;
步骤5、设置步骤3采集的基因的编码规则,包括基因的排列顺序、基因表征数值分辨率;
步骤6、设置步骤2采集的基因的上下调整边界;
步骤7、设置模态调整算法的最大迭代步数;
步骤8、设置种群规模、交叉概率与变异概率的数值;将种群规模的个数记为N,交叉概率记为Pc,变异概率记为Pm;
步骤9、设置模态调整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该步骤中对于步骤4所设置的模态阶数,每个模态均设置误差范围;
步骤10、设置适应度函数;该步骤的适应度函数值为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值,函数的自变量为步骤3采集的影响运载火箭有限元模型模态的关键参数;
步骤11、根据步骤3采集的基因个数N1,随机生成步骤7所设置的种群规模个数N个个体;
步骤12、利用步骤10建立的适应度函数,对步骤11生成的N个随机的个体的模态进行计算,计算得到这N个个体的适应度;
适应度的定义为:本步骤计算得到的N个随机个体的模态与步骤2采集的模态试验结果的差值;差值与适应度成反比,差值越小,适应度越高;
步骤13、对步骤12计算得到的N个个体的适用度进行由高到低排序;淘汰后N/2个个体,留下前N/2个个体;若N为奇数,则淘汰后(N-1)/2个个体,留下前(N+1)/2个个体;
步骤14、对于步骤13计算得到的适应度最高的个体,输出该个体的基因,同时输出该个体基因所计算得到的适应度函数的值,该适应度函数的值为在该个体的基因中,所得到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值;模态值的输出个数由步骤4设置的需要调整的模态阶数决定;
若这些模态值满足步骤9设置的模态调整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则计算结束;否则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15、根据步骤8设置的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基于步骤13留下的前M个个体;当N为偶数时,M=N/2;当N为奇数时,M=(N+1)/2;
通过遗传交叉、变异的方法,生成新的种群;新的种群的种群规模仍为N;
步骤16、利用步骤10建立的适应度函数,对步骤15计算得到的N个随机的个体的模态进行计算,计算得到这N个个体的适应度;
步骤17、依次循环步骤13-步骤16,记录循环迭代的次数;
步骤18、若步骤17记录的循环迭代的次数超过了步骤7设置的模态调整算法的最大迭代步数,则重新设置步骤8中的种群规模个数N,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将循环迭代的次数置为0;
步骤19、依次循环步骤11-步骤17;
步骤20、若步骤19的循环过程中记录的循环迭代的次数超过了步骤7设置的模态调整算法的最大迭代步数,那么重新设置步骤6所设置的基因的上下调整边界;
步骤21、依次循环步骤11-步骤19;
步骤22、若步骤21的循环过程中记录的循环迭代次数超过了步骤7设置的模态调整算法的最大迭代步数,那么更新设置步骤9中的模态调整允许的误差范围;通过该步骤放大模态调整后的误差;
步骤23、依次循环步骤11-步骤22,直到计算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有限元网格的建立过程中,使用三维实体单元、壳单元、梁单元与质量单元的组合形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关键参数根据工程经验选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关键参数为舱段之间连接螺栓的刚度、面接触实体单元的刚度、面接触壳单元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23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