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2491.7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2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白石贵志;住田幸司;美浓贵之;任大均;赤田胜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G02B5/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系树脂 丙烯酸系树脂膜 拉伸膜 玻璃化转变 重均分子量 偏振板 偏振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和比(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且重均分子量为100000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B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及其拉伸膜、以及包括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或其拉伸膜和偏振膜的偏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偏振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量消耗小、在低电压下工作、轻量且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手机、便携信息终端、电脑用的显示器、电视等信息显示设备中广泛应用。这样的信息显示设备根据用途的不同而要求在严酷的环境下的可靠性。例如,对于汽车导航系统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放置它的车内的温度、湿度有时变得非常高,与通常的电视、个人电脑用的显示器相比,要求的温度及湿度条件更为严格。而且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使其能够显示而使用偏振板时,在要求这样的严格的温度和/或湿度条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构成它的偏振板也要求具有高耐久性。
偏振板通常具有在由二色性色素吸附取向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振膜的两面或单面层叠有透明的保护膜的结构。而且一直以来在该保护膜中,广泛使用三乙酰纤维素,该保护膜通过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的粘接剂与偏振膜粘接。但是,对于层叠有包含三乙酰纤维素的保护膜的偏振板而言,由于三乙酰纤维素的透湿度高,因此在高湿热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时,有时偏振性能降低,或保护膜与偏振膜发生剥离。
因此,例如如日本特开2011-123169号公报中所记载,尝试着将与三乙酰纤维素膜相比透湿度更低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用作偏振板的保护膜。通过将透湿度低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用作偏振板的保护膜,预计偏振板的耐湿性可以提高。
但是,由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韧性(柔软性)差,容易断裂,将其通过熔融挤出进行制膜时,对制膜而成的膜进行拉伸处理时有时断裂,或发生破损或缺口。若产生破损、缺口则存在碎片污染制造工序的风险。
日本特开昭63-07796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2-018383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配合橡胶弹性体粒子,能够提高制成了膜时的耐冲击性、制成膜时的制膜性。根据该方法,能够改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耐冲击性,能够提高韧性。但是,若橡胶弹性体粒子的含量变多,则存在膜的加热收缩变大、不仅膜的耐热性而且使用该膜的偏振板的耐热性降低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显示良好的韧性、加热收缩率小的膜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偏振板。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拉伸膜及偏振板。
[1]一种(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其包含: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和
比所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且重均分子量为100000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B。
[2]如[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20℃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其是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B的熔融混炼物。
[4]一种(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其包含[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
[5]一种拉伸膜,其是将[4]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拉伸而成的。
[6]一种偏振板,其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2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