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3122.X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周保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易通车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活塞杆 下端 复原 系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复原装置,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车用减震 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是汽车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减震活塞杆是其比较核心的装 置,在遇到颠簸的路段时,活塞杆向减震器内部缩进,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然 后依靠减震器的弹簧腔内的弹簧缓慢地撑出活塞杆,实现活塞杆复原的效果。传 统的减震器活塞杆的末端都会设置一个硬质螺母,这个螺母的作用一是防止活塞 杆在意外情况下脱出,而是防止出现阻尼失效的情况。原来的螺母防松动,均是 采用三角刀挤压变形来防止松动的,这种防松结构比较不稳定,减震器不断工作 时,活塞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原,该螺母不但受到复原阻尼力的反复作用, 还会受到上缓冲弹簧的作用力,导致三角刀挤压变形的位置的铆接点向下位移, 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车用减 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主要解决传统的三角刀挤压变形位置的铆接 点向下位移,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的问题,实现增加活塞杆下端防松可靠性的 目的。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用减震 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弹簧腔,所述弹簧腔设置 在减震器活塞杆的下端,所述弹簧腔的末端设有防脱螺母。所述防脱螺母和拧紧 螺栓相互熔合连为一体。
所述防脱螺母和拧紧螺栓采用弧氩自熔焊接的方式熔为一体,所述防脱螺母 的下端面平整。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比较不稳定,容易铆接点向下位移, 从而导致铆接防松失效的问题,增加了活塞杆下端防松可靠性,我单位在采用了 本发明所述的防松结构后,再没有出现因为防松问题产生的减震器质量问题。
2、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大规模汽车减震器制造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传统的铆接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1、弹簧腔2,所述弹 簧腔2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在减震器的末端设置三角刀挤压扩孔4, 在此处设置防脱螺母,该结构的稳定性不佳。
如图2所示,车用减震器活塞杆下端复原系统防松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 1、弹簧腔2,所述弹簧腔2设置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所述弹簧腔2的末 端设有防脱螺母3,所述防脱螺母3和拧紧螺栓相互熔合连为一体。
所述防脱螺母3和拧紧螺栓采用弧氩自熔焊接的方式熔为一体,所述防脱螺 母3的下端面平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易通车件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易通车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31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腔防脱螺母防变形结构
- 下一篇:减振湿式离合器摩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