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3127.2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6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妍菲;陈智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纬视晶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5/04;F21V13/02;F21S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支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渐变 折射率 透镜 模块 背光 | ||
一种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该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以配合可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包括:导光板及渐变折射率透镜;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及入光面,入光面连接于出光面的一端并且邻近与面向于光源;渐变折射率透镜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第一表面平行并相对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连接于第三表面的相对两端,渐变折射率透镜的第一表面贴附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且渐变折射率透镜的第三表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朝向相同方向;其中,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内部折射率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递增,且内部折射率的最小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本发明可以提升光输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了导光板及光源。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且光源的光线射入导光板。藉由导光板来导引光线方向转向予显示面板,可提高显示面板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
为了让平板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或显示屏幕能够进一步薄型化,背光模块的导光板有越做越薄的趋势。然而,当导光板薄化而使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尺寸小于光源的发光面的尺寸时,导光板的入光面则无法完全覆盖光源的发光面,进而造成部分光线外漏并导致光源的光利用效率降低。
现行较为常见的解决做法为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增加厚度由入光侧朝内递减的楔形结构。此设计的用意为除了通过楔形结构来增加导光板入光侧的厚度外,还通过楔形结构的斜面来将入射光线重新导引至出光面射出,以改善漏光的问题。然而,若楔形结构的斜面太倾斜,则无法发挥导引入射光线的效果,若楔形结构的斜面太平缓,则导光板上又产生较长的光牺牲区而造成空间上与成本上的浪费。因此,如何避免发生光源与薄型化的导光板之间产生漏光的问题,以提升光源对于导光板的光输入效率将是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藉以避免发生光源与薄型化的导光板之间产生漏光的问题,进而提升光源对于导光板的光输入效率。
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以配合可发出一入射光线的一光源,该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以及一渐变折射率透镜;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该入光面连接于该出光面的一端并且邻近与面向于该光源以接收该入射光线;该渐变折射率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三表面,该第一表面平行并相对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连接于该第三表面的相对两端,该渐变折射率透镜的该第一表面贴附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且该渐变折射率透镜的该第三表面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朝向相同方向以面向于该光源以接收该入射光线;其中,该渐变折射率透镜的一内部折射率自该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递增,且该内部折射率的一最小折射率小于该导光板的一折射率,以令自该第三表面进入的该入射光线可在该渐变折射率透镜内经历多次折射再经该第二表面全反射回该导光板。
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渐变折射率透镜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如上所述的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以及一光源;该光源具有一发光面,该发光面面向该入光面与该第三表面。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将渐变折射率透镜叠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靠近入光面处,以弥补导光板小于光源的厚度而产生的光输入效率降低的缺陷。还通过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内部折射率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递增,且渐变折射率透镜的最小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的特征,以令自第三表面进入的一入射光线经第二表面全反射回导光板,进而提升光源的光线输入导光板的光输入效率。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纬视晶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纬视晶光电(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31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具的组装方法及组合式LED灯具
- 下一篇:水面太阳能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