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热集成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5098.3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7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震;张雨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14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电热 集成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太阳能光电转换和光热转换集成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热集成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储能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安全能源,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能量高达4x1015MW,是全球能耗的2000倍。目前,太阳能被利用方式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制氢、太阳能制冷、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方面的应用虽然已经广泛成熟,但是,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约为火力发电成本的10倍,并且太阳能光伏发电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光热技术,大多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只能利用低能品的热能,总体技术发展不平衡。
太阳能光伏范围是300nm-2400nm,相对太阳能的利用来说,光伏发电只是利用了太阳光谱范围的400nm-1200nm ,光热只是利用了1200nm-2400nm。光热技术的只是利用了太阳辐射其表面的40%,光电技术最高利用了太阳能辐射能的20%,光热发电技术利用了15%,光电和光热技术均没有很好全面有效利用太阳能,造成太阳能能源的浪费,由此可见,不同的太阳能利用产品对其吸收波段内能量利用甚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能是浪费了。同时,此被浪费的太阳能对太阳能电池组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太阳辐射能入射在太阳电能电池板上时工程应用中仅有不足5%-20%,而将近60%-70%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或者其他能量,这些能量不被利用而舍弃,舍弃的能量对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会造成以下几方面严重影响:1) 导致太阳能电池板温度升高影响发电效率。由于大部分光能不被吸收转换为电能,而转换为热能,热能的积累使太阳能电池板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发电单元电子和空穴移动和增加其内阻,严重影响发电转换效率。2)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其他能量和热能的积累,会影响太阳电池P-N结老化,出现缺陷,从而缩短了太阳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由以上问题的提出,国内外也开展了相应的光热和光电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从近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太阳能的热电联用系统的各类技术尚未完善成熟,特别是由于光伏效率收到温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目前只是针对BIPV进行部分研究,但是均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的方案技术,处于一个研发完善阶段。因此,本项目采取陷光薄膜、导电电极石墨烯和遗弃光能收集转换热能和余热收集装置,降低太阳电池光热温升,终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最终使太阳能的光电与光热能量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电热集成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热集成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光热收集单元,其中,光伏发电单元由双层玻璃封装光电转换薄膜组成,光电转换薄膜从上到下包括陷光薄膜、光电转换薄膜、导电电极;光热收集单元由集热液流模块和集热收集模块组成;所述光伏发电单元通过陷光薄膜最大限度透过太阳光能,使其达到光电转换薄膜转换为电能,再通过导电电极将电能由接线盒输出,所述的光热收集单元安装在光伏发电单元背面,其结构是光伏发电单元背面和集热收集模块之间粘合集热液流模,最终将光伏发电单元产生的热能和光电遗弃的光能转换热能收集,该技术实现降低了太阳能组件发电时的温度,使其维持在一个低温状态运行,让铜铟镓硒太阳能组件的发电薄膜单元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维持稳定的高效光伏转换效率。此外,还实现了其余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被利用。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电集成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热电集成一体化装置结构是:光伏发电单元玻璃背面与光热收集单元的热液流模块采用硅胶粘合,光热收集单元与光伏发电单元周边采用密封胶密封,并封装铝合金C型外边框。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电集成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发电单元为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电集成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发电单元结构是:在基本玻璃上面依次沉积导电电极,光电转换薄膜,陷光薄膜,并通过EVA粘合盖板玻璃将其封装,其电能输出接线盒设置基板玻璃背面,组成光伏发电单元,其中,导电电极为石墨烯薄膜,光电转换薄膜为CIGS和CdS薄膜,陷光薄膜为表面改性TCO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5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光伏组件发电量测试数据采集系统
- 下一篇:可寻光太阳能便携式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