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具有相机的移动设备适配于用于电光读取目标的读取器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6862.9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E·D·巴坎;M·E·德兹马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宝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姬利永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相机 移动 设备 用于 电光 读取 目标 读取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通常涉及用于将具有相机的无线移动设备(例如智能电话)适配于用于电光读取目标(例如条形码符号)的电光读取器或便携式终端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年来,在诸如跟踪零售存货、仓库拾取操作以及其它的应用中,各种商业已经使用具有内建的、基于激光的或基于图像的、电光的读取器(也称为扫描仪)的移动手持终端或计算机,所述读取器用于读取诸如条形码符号之类的目标。这些移动终端经常具有类似枪形的要素,具有通常向上延伸至上部管状物的下部把手,该上部管状物包含基于激光或基于图像的瞄准要被扫描或读取的目标的扫描引擎。基于激光的扫描引擎用一激光束横越目标扫描,并捕捉由被扫描的目标反射或散射的返回激光。基于图像的扫描引擎捕捉并处理被扫描的目标的图像。键盘和/或显示器通常位于上部管状物上以允许用户能够简便地手动且可视访问所述终端。这些移动终端常常包括射频收发机,该射频发射机在至少一种版本的IEEE 802.11(例如Wi-Fi)下工作以将有关被扫描的目标的数据发送给主机计算机或接收返回数据或用户的指令。这些移动终端在历史上已经特别为需要将它们的能力的组合构建到耐久的、轻量化且人类工程学友好的包装中的用户而制造。
最近,包括了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的前述仅能在这些移动终端中可用的能力的诸如智能电话、蜂窝电话、平板、个人数字助理以及类似的手持设备之类的无线通信移动设备已经变得可用。这些手持移动设备典型具有用于射频通信的Wi-Fi和蓝牙收发机;可被用于扫描和读取诸如条形码符号的目标的相机;用于用户手动输入的触摸屏和/或键盘;用于向用户音频反馈的扬声器;以及用于向用户可视反馈的显示屏。因为这样的移动设备(特别是电话),例如,是以大大高于上述的移动终端的数量被制造,购买这种电话是很便宜的。因此,具有传统使用的移动终端的一些商业已经尝试使用这样的电话来替代以用于读取目标。
然而,尝试用这样的电话来取代这种为特定目的设计的移动终端出于某些原因还没有完全令人满意。这样的电话的一种典型形状要素是条形,也称为板状,它通常具有矩形长方体或通常是扁平的类似盒状的配置,所述配置具有圆形或有角的拐角和边缘。通常是矩形的触摸屏被安置在电话的前侧,并且相机镜头被安置在电话的相对背侧,这样,内建的相机的视野通常是以垂直于背侧的方向向外看出去。在电话的背侧处的相机位置(以及在适当位置处缺少启动扫描的专门触发开关)使得这样的电话作为条形码符号扫描仪时是操作笨拙且迟缓的。还有,这样的电话对于它们被经常使用的严苛环境的类型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易损的。
通过创建适配器(工业上也称为“撬(sled)”)已经做出一些尝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撬中安装选择的电话,所述撬将部分包裹电话以保护电话不受损。这些撬的一些包括为了容易扫描而适当取向的基于图像的扫描引擎。有时,在撬的底部提供了把手以提供类似枪形的人类工程学。使用时,由撬中的扫描引擎所捕捉的目标数据必须被发送给电话。这已经由与电话中的蓝牙收发机配对的撬中的蓝牙收发机或由安装在撬上的插入到电话上的匹配的电连接器中的电连接器来实现。
这些方案的问题在于任意给定的撬设计仅能与单个电话型号一起工作。将电话与撬进行蓝牙通信配对是耗时的且经常是混乱的,并且必须针对每个电话/撬组合单独完成。这对于必须轮询大量的这些设备的用户来说是非常耗时的。不同的电话具有不同的形状要素、不同的数据连接器、不同的电连接器位置、不同的数据接口协议等。而且,由于电话发展迅速,并且每个电话型号具有相对短的工作使用寿命,如果撬的制造商想要满足他们的顾客使用最新型号的电话的期望就必须持续创建新的撬。对于撬制造商来说要花费特定电话型号的使用寿命中的相当大的部分来对其响应,因此,使得撬的制造商难以在新的撬配置所设计针对的电话变得过时之前在每个新的撬配置中补偿他们的投资。而且,顾客可能不愿意等待特定制造商创建新的撬。因此,如果撬制造商不能与竞争对手一样快地用新撬设计来响应,该撬制造商就可能失去已经确定的顾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宝科技公司;,未经讯宝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6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