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高盐工业废水的微生物菌群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8052.7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马皛梅;黄志勇;蔡明昱;侍浏阳;万桂龙;王兴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11;C12R1/01;C12R1/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盐工 废水 微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微生物菌群筛选和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高盐工业废水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中盐度高,部分超过20%(w/v),且成分复杂,大都含烷烃、芳烃、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还有大量溶解性无机盐,如Cl-、SO42-、Na+和Ca2+等。高浓度无机盐会抑制和毒害污泥中微生物,造成微生物失去其降解能力,并破坏活性污泥的菌群结构,甚至造成生化处理过程的崩溃,使得常规生化处理技术在治理含盐化工废水时始终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稳定性差、有二次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处理含盐废水的新技术业已成为环保行业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其中生物法的开拓备受关注。
近年来,人们从环境中发现大量嗜盐微生物,它们中的很多成员表现出优越的降解有机化合物性能,为生物法处理含盐废水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嗜盐微生物,具有和传统微生物相同的代谢功能,可在不同盐度环境中生长,利用多种包括烃类物质和多种有毒有害化合物进行新陈代谢,具有利用多种电子受体,产生胞外多聚物,减低环境中化学物质毒害等特性。采用现代生物手段将其筛选分离出来,并制作成生物菌剂应用于含盐化工废水治理成为研究热门,但针对于高盐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菌群在国内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且发酵成本高,活性不稳定,效率低,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处于市场空白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筛选活性菌群,研发高盐废水处理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盐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微生物菌群,包含有肠杆菌、芽孢杆菌、色盐杆菌、盐单胞菌、金黄杆菌和生孢梭菌。
上述功能菌群中细胞的浓度≥109CFU/mL。
作为实施例中的优选,上述功能菌群中肠杆菌、芽孢杆菌、色盐杆菌、盐单胞菌、金黄杆菌和梭菌的数量比优选为2:2:1:1:1:1。
所述的肠杆菌优选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所述的芽孢杆菌优选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所述的色盐杆菌优选为日本色盐杆菌(Chromohalobacterjaponicas)。
所述的盐单胞菌优选为先河盐单胞菌(Halomonasxianhensis)。
所述的金黄杆菌优选为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indoltheticum)。
所述的梭菌优选为生孢梭菌(Clostridiumsporogenes)。
本发明中的活性微生物菌群,用于处理高盐工业废水。
上述微生物菌群具有耐受18%(w/v)的高盐废水能力,可以将高盐废水中的COD从29465mg/L降解至1935.62mg/L,降低了废水的色度,同时高盐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活性微生物菌群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群生长速率较快,活性稳定,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廉,减轻了环境毒害,这对提高我国高盐废水的生物降解效率和完善处理工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附图说明
图1:驯化耐盐菌群处理高盐废水的效果图,
图2:复配菌群处理高含盐高COD废水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超高盐含量的腌渍废水(含盐量超过18%)进行菌群处理效率的研究和工艺应用研究,筛选得到的可用于修复上述工业废水的耐盐碱微生物菌群,经过效果验证和应用试验,最终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减低至1935.62mg/L左右。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实施过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处理高盐污水的群落结构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8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软骨素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