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8637.9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鄢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21/00 | 分类号: | C07D321/0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具有结构式(I)或(II)所示分子结构:其中:Ar为含杂原子的C4‑C7的环状基团中的任意一种;R1、R2基团分别独立地选自H、C1‑C5的烷基中的任意一种;R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中,Ar1、Ar2、Ar3、Ar4分别独立地选自C6‑C20的芳香基、C1‑C5烷基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该有机化合物为螺旋状联萘衍生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化合物作为OLED发光层主体材料,具有玻璃化温度高、能带宽、不易结晶、浓度猝灭效应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宽能带、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主体材料的有机化合物、其合成方法,以及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主体材料的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因具有全固态、自发光性、高亮度、高分辨率、超广视角(170度以上)、响应速度快、低驱动电压(3-10V)、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可使用柔性基板、体积小、厚度薄、以及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在平面显示器领域,逐步受到关注,如照明系统、通讯系统、车载显示、便携式电子设备、高清晰度显示甚至是军事领域均有广泛应用。OLED一般由两侧电极以及夹在电极之间的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机薄膜(发光层)组成,其中至少一侧电极为透明电极。在外界电压驱动下,阴极注入的电子和阳极注入的空穴在发光层相互作用,形成受激的激子,激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产生能力差,最终以光子的形式释放。
但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一般为单线态荧光染料或三线态磷光染料,但是该材料具有较强的浓度猝灭效应,会降低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因此,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的发光层,几乎都使用主-客发光体系统结构,即将荧光染料或磷光染料等客发光体材料掺杂于具有良好的载流子传输能力的主体材料中,这可以大大降低激子浓度过大所引起的淬灭,尤其是磷光发光材料的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效应。
如:Forrest和Thompson等人以4,4’-N,N’-二咔唑基-3,5-取代苯为主体材料、蓝光铱配合物为掺杂材料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大功率可达8.9ml/W。中国专利申请CN102031104A公开了四苯基硅及咔唑的蒽衍生物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并掺杂Ir(ppy)3。中国专利申请CN101368096A公开了一种掺杂于主发光体中的铱络合物,以及将其与主发光材料掺杂后获得的发光层。以及日本专利申请JP2002-305083A也公开了主发光材料、客发光材料等有机层中通常使用的化合物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主体材料的能隙应当大于客发光体材料的能隙,否则容易发生能量从客发光体回转到主体材料而降低器件的效率,除此之外,对主体材料——尤其是小分子主体材料,在结晶性能以及玻璃化温度上也有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要解决的是OLED中小分子主体材料易结晶和Tg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具有结构式(I)或(II)所示分子结构:
其中,Ar为含杂原子的C4-C7的环状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Ar优选为苯环、吡啶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为苯环。
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结构式(I-1)或(II-1)所示分子结构:
本发明上述内容中,R1、R2基团的数量可以分别独立的为1个或多个,并且可以是在萘环的任意位置取代。
其中,R1、R2可以相同或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8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