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硼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9140.9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9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婷;周幽心;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51/10 | 分类号: | A61K51/10;A61P35/00;A61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215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负载多面体硼烷的表皮生长因子抗体耦联树枝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脑胶质瘤。
背景技术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5%,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其特点表现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彻底切除且术后易复发。目前认为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胶质瘤的最佳方案。放疗因此成为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理论上可以选择性杀伤已经扩散到正常组织中的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当硼(boron-10,10B)受到低能量中子照射时,即发生核反应,产生具有高线性能量转换的α粒子,杀伤反应的范围在一个细胞内(5-9μm),其本身衰变为锂元素。BNCT治疗脑胶质瘤临床试验在美国、日本、芬兰、荷兰、瑞典等国家相继开展,多数试验结果认为BNCT治疗胶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优于传统的放射治疗。
BNCT要取得疗效需要特殊的设备-产生中子源的反应堆,鉴于BNCT治疗脑胶质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都得到了肯定,我国于2005年在中国工程院周永茂及王忠诚院士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建造了我国第一台也是世界首台医院中子照射器(In-Hospital Neutron Irradiator,IHNI-1)。该设备于2008年经鉴定后正式运转,2010年获批准试运行,2012年获得国家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HNJ01D-01)。该设备具有经济、安全、有效、体积小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动物试验已基本完成,即将进行临床试验。
BNCT要取得疗效,除了有效的中子发射源之外,关键问题之一是肿瘤细胞内必须含有足量的10B原子,且肿瘤中10B原子的浓度与周围正常组织和血液中浓度的比值大于3:1。目前研究显示,向肿瘤细胞运送足量的10B原子而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硼含量仍存在问题。临床试验中允许使用的有两种含10B的化合物,即二羟苯丙氨酸硼(BPA)和多面体硼烷(BSH),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合成可增加肿瘤吸收比例的含硼制剂,对运用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脑胶质瘤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应用于BNCT临床试验的硼原子携带剂在肿瘤组织富集量较低、靶向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含硼量高的靶向硼制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靶向硼制剂,由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抗体和多面体硼烷组成,所述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上连接所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抗体,内部负载所述多面体硼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靶向硼制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靶向硼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和十一酸马来酰亚胺-酰肼-三氟乙酸盐将聚酰胺一胺树状大分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抗体相连接后形成功能化树状大分子,然后负载多面体硼烷得到所述靶向硼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与高碘酸钠反应,得到氧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2)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与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反应,得到中间体PAMAM-SPDP;
(3)步骤(2)反应得到的中间体PAMAM-SPDP与DTT反应得到PAMAM-SH;
(4)步骤(3)反应得到的PAMAM-SH与十一酸马来酰亚胺-酰肼-三氟乙酸盐反应得到PAMAM-KMUH;
(5)步骤(4)反应得到的PAMAM-KMUH与步骤(1)中得到的氧化的mAbEGFR偶联得到PAMAM-mAbEGFR;
(6)向步骤(5)反应得到的PAMAM-mAbEGFR中加入多面体硼烷BSH,得到所述靶向硼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与高碘酸钠摩尔比为1: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与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摩尔比为1: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PAMAM-SPDP与DTT的摩尔比为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91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