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颈椎性眩晕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09216.8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2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海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605 | 分类号: | A61K36/605;A61P19/08;A61P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3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颈椎 眩晕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颈椎性眩晕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 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 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 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 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 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 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目前,治疗颈椎性慢性眩晕的中药均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颈椎性眩晕的中药制剂,祖国中医认为,颈性眩晕是由椎-基底动脉缺血而致,其病机是血淤阻滞脑络,血运不畅,脾弱气虚,或痰浊上扰于脑所致,临床上以活血化淤、补中 益气、健脾化痰为治则。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颈椎性眩晕的中药制剂,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4-10份、丝瓜络5-10份、毛冬青5-11份、麻骨头6-13份、木鳖子6-12份、肉桂7-14份、甘草5-10份、田基黄5-10份、老桑枝5-12份。
优选方案1:
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4份、丝瓜络10份、毛冬青8份、麻骨头13份、木鳖子9份、肉桂7份、甘草5份、田基黄7份、老桑枝12份。
优选方案2:
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7份、丝瓜络5份、毛冬青11份、麻骨头6份、木鳖子12份、肉桂10份、甘草8份、田基黄10份、老桑枝5份。
优选方案3:
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10份、丝瓜络8份、毛冬青5份、麻骨头9份、木鳖子6份、肉桂14份、甘草10份、田基黄5份、老桑枝8份。
将上述中药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服用。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分3次服。
苏合香,功效与作用:开窍、解郁、化痰,主要为兴奋中枢作用。
丝瓜络,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
毛冬青,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麻骨头,功能:解麻痘毒。
木鳖子,功能:消肿,追毒。
肉桂,功能:温脾胃、暖腰肾、通血脉,散散止痛。
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调和药性。
田基黄,功能:情肝解毒、行气解郁、消肿、散瘀。
老桑枝,功能:去骨火、退热、清肝、明目。
以上药物间的相互配合与协同作用下,具有活血化淤、补中益气、健脾化痰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颈椎性眩晕的中药制剂,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4-10份、丝瓜络5-10份、毛冬青5-11份、麻骨头6-13份、木鳖子6-12份、肉桂7-14份、甘草5-10份、田基黄5-10份、老桑枝5-12份。
实施例2:
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4份、丝瓜络10份、毛冬青8份、麻骨头13份、木鳖子9份、肉桂7份、甘草5份、田基黄7份、老桑枝12份。
实施例3:
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7份、丝瓜络5份、毛冬青11份、麻骨头6份、木鳖子12份、肉桂10份、甘草8份、田基黄10份、老桑枝5份。
实施例4:
按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苏合香10份、丝瓜络8份、毛冬青5份、麻骨头9份、木鳖子6份、肉桂14份、甘草10份、田基黄5份、老桑枝8份。
将上述中药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服用。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分3次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海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市海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9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