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祛斑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9239.9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6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丹奇日用化工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Q19/02;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7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祛斑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斑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复杂,祖国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有以下观点:
1、气滞血瘀: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滞血癖,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即可出现面部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另有学者认为,妇女有经、带、胎、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产生共同的病理产物“淤”,因此有“无淤不成斑”之说。
2、气血不足:《外科证治全书》认为该病“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引起。气血不足,面部肌肤失养而生本病。
3、阴虚火旺:《外科正宗》云:“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
综上所述,黄褐斑的发病与多种因索有关,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在气血方面,气滞血淤与气血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脏腑功能的失调主要体现在肝郁、脾虚及肾阴不足;就疾病的虚实而言,黄褐斑是以虚为主的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形成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尤其是孕期的妇女,怀孕后胎盘分泌雄孕激素增多,引起的酪胺酸酶活性增加,导致黑色素沉着。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抗生素的女性,由于抗生素药、避孕药易吸收紫外线,容易导致黄褐斑的生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等会导致酪氢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加快黄褐斑的形成。
据统计,97.9%的黄褐斑受试者为妇女,年龄集中在26-45岁,即35±10岁的中年前后,其中妊娠和分娩后发病的占受试者总数的52.3%,但男人和未婚的青年女子也可被犯。
传统的祛斑美白产品以化学美白剂居多,虽然效果明显,但安全性低,出现不良反应几率高,严重者甚至对皮肤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天然植物美白成分因其安全、有效等特点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以中药成分等植物提取物作为添加成分的化妆品日趋增多,如中国专利CN103690602A公开了一种祛斑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以:蝉蜕、柴胡、川穹、荆芥穗、羌活、白芷、泽兰、益母草、当归制备而成,具有活血祛瘀、解毒,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能够从内在营养肌肤,达到祛斑养颜的效果的作用。又如中国专利103251528A公开了一种美白祛斑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以当归、川芎、白扁豆、白芨、白术、白芍、红花、紫背浮萍、丝瓜络、桃花、杏花、维生素C磷酸酯美、氨甲环酸制备而成,具有营养皮肤、促进脸部血液循环,消除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的增长的作用。尽管目前以中医药基础为理论的中药祛斑产品日益趋多,但其使用的药材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所需的制备工艺繁杂,且对使用人群的针对性并不明显,导致消费者盲目选择,随意滥用,把面部皮肤当做“试验田”,经常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现象,造成祛斑效果并不理想色斑甚至复发加重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天然的祛斑中药组合物,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对黄褐斑形成病因、病机的充分认识,从众多中药原料中优选紫草、骨碎补、水母雪莲花、手掌参为组合原料,进行科学组方制备而成,起到活血化瘀、补肾益虚、补益气血、理气行血功效,使气血上荣于面部,从根本上祛除黄褐斑。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该中药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祛斑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20-55份;骨碎补15-40份;水母雪莲花10-30份;手掌参10-30份。
优选的,本发明祛斑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26-48份;骨碎补21-34份;水母雪莲花16-25份;手掌参16-25份。
更优选的,本发明祛斑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40份;骨碎补29份;水母雪莲花20份;手掌参20份。
本发明还提供该祛斑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各原料药粉碎、混合后过30目筛;
(2)加入75%乙醇在60℃以下超声波提取,原料药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7-10,浸渍30分钟后,用超声波法提取45分钟;
(3)过滤,45℃减压浓缩,即得所述的中药组合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丹奇日用化工厂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丹奇日用化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9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