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床小半径交换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0535.0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叶斌炳;朱佳杰;严伟;黄奇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床 半径 交换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组成中的交换台站,具体是一种机床小半径交换台。
背景技术
伴随生产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机械加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机床采用双工作台,工作台交换主要采用较大的交换叉子托起工作台再进行回转的方式进行交换,并多通过油缸推拉的方式来输送工作台,这种结构动作比较复杂,交换时间长,连接轴承既要旋转又受抬升下降的影响,可靠性不佳,并且需要较大的回转半径,影响机床的整体布局与美观,大大降低了机床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床小半径交换台,该交换台的回转动作和升降动作相互独立,可大幅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及精度,并且简单结构紧凑,可大幅缩小工作台的回转半径,提高倒T字卧加交换台的交换速度、可靠性及动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床小半径交换台,包括设置在交换台底座上的回转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的交换台底座上安装有支撑套,所述的支撑套的上端和下端的外侧均安装有单向推力球轴承和滚针轴承;所述的回转机构包括旋转座、旋转轴、旋转套、齿轮、齿条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的旋转轴的一侧的两个回转油缸,所述的两个回转油缸经所述的齿条相连接,所述的旋转套套设在所述的支撑套的外侧并靠在所述的单向推力球轴承上,所述的齿轮套设在所述的支撑套的底部,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旋转套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相啮合,所述的旋转轴安装在所述的旋转套的上方,所述的旋转轴的上部的外侧套设有缸体,所述的旋转轴与所述的旋转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旋转套的外侧套设有一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固定在所述的缸体的下部,所述的导向套通过与所述的旋转套键连接导向,所述的旋转座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导向套的下部的外侧,所述的旋转座上连接有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可同时夹紧待交换的工作台和目标工作台;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活塞,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旋转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缸体的顶部固定有压盖,所述的活塞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的第一油腔与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的第二油腔与第二油路相连通。
本发明交换台安装在机床上的两个工作台之间,当其中一个工作台为待交换的工作台时,另一个工作台即为目标工作台。机床正常加工时,旋转座位于工作台台面以下,需要交换工作台时,第一油腔进油,压盖、缸体、导向套和旋转座一起上升一定距离后,第一油腔即停止进油,夹紧机构在上升的同时夹紧两个工作台,即待交换的工作台和目标工作台,然后回转油缸工作,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再带动齿轮、旋转套、导向套、旋转座、旋转轴、活塞和夹紧机构一起转动,夹紧机构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工作台旋转,将目标工作台转移至加工位置,之后第二油腔进油,使压盖、缸体、导向套、旋转座和换下的工作台一起下降,下降过程中松开目标工作台,完成工作台的交换动作。
所述的活塞的中部设置有轴向通孔,所述的压盖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的轴向通孔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的轴向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的凸起部的高度,所述的凸起部伸入到所述的轴向通孔中,所述的压盖、缸体和活塞围成上腔室,所述的压盖、活塞和旋转轴围成下腔室,所述的上腔室和所述的下腔室即构成所述的第一油腔,所述的第二油腔由所述的缸体、活塞和旋转轴围成。第一油腔充油时,第二油腔泄压回油,来自第一油路的液压油首先进入下腔室中,使压盖、缸体、导向套和旋转座带动整体上升,且上升初期的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当上升至压盖下部的凸起部脱离轴向通孔时,油路口径变大,液压油进入上油腔中,压盖和缸体的上升速度变快;第二油腔充油时,第一油腔泄压回油,压盖、缸体、导向套和旋转座整体下降,当下降到凸起部进入轴向通孔内时,回油口径变小,压盖和缸体的下降速度变缓慢,直到换下的工作台下降到位。上腔室和下腔室的管路口径大小区别可起到节流作用,防止工作台上升或下降速度过快,消除工作台上升或下降太快引起的碰撞,减少安全隐患。上述升降动作均采用两个相对独立的导向面导向,即轴向通孔对压盖的导向以及导向套与旋转套之间的键连接导向,且本发明通过单向推力球轴承和滚针轴承共同支撑,可保证缸体升起时其侧边倾斜支撑刚性优良。而传统的旋转交换结构采用滚针轴承,滚针轴承既要进行旋转支撑,又要承担交换结构上下活动的导向,在同一支撑面上容易引起导向面的相互研磨、磨损,最终导致交换台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0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撑枕头
- 下一篇:一种烷氧基封端107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