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1016.6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马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G06F3/041;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飞亚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触控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及一背光模组。该触控模组用于接收并识别用户的触摸操作,该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该背光模组用于提供显示模组显示图像所需的光线。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组件、导光板、光学膜片、胶框等元件。组装时,该光源组件、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等光学元件首先收容于胶框内,然后,触控模组及显示模组再通过例如双面胶等粘固件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胶框上,其中,触控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该光学元件位于胶框的同一侧。最后再将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及背光模组组装于外壳框架中。
在组装过程中若背光模组出现如光源亮度灰暗等问题,则需对背光模组进行重工或者维修。在传统的触控显示装置中,由于触控模组、显示模组以及光学元件位于胶框同一侧,重工或者维修时,需先将触控模组及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再对背光模组进行维修。在对触控面板、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进行分离的过程中,较易导致触控模组、显示模组或者背光模组出现破膜或者破片,使得触控显示装置的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触控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重工或维修时出现破膜或者破片导致良率较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良率较高的背光模组。
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前述背光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至少一光学膜片及导光板,该胶框包括第一承载面及与该第一承载面相对的第二承载面,该第一承载面用于承载显示模组,该光学膜片及该导光板从该第二承载面的一侧组装并固定于该胶框内。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及背光模组,该显示模组设置于该触控模组及该背光模组之间,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至少一光学膜片及导光板,该光学膜片及该导光板从该胶框远离该显示模组的一侧组装并固定于该胶框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背光模组在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收容光学膜片、导光板的凹槽,以及收容软性电路板的开口,使得光学膜片、导光板、光源组件、反射片等元件可以从背光模组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进行组装或拆解,使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在生产或者重工、维修时,无需拆解触控模组和显示模组,仅需从自胶框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单独组装或拆解光学元件即可,有效提高了组装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沿第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如图3所示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如图4所示胶框的沿V线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沿VII-V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沿VIII-VI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1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