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1716.5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3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斌;黄远军;肖辉亚;程瑞;徐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双雄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7/049 | 分类号: | B01J27/049;B01J35/02;C01B3/1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2721 湖北省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co 变换 催化剂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方法,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O耐硫变换催化剂是合成氨、甲醇等工业的重要制氢催化剂。70多年前最早应用的是Fe-Cr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之后又开发出了Cu-Z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但它存在着活性温区窄及对硫和氨等毒物十分敏感之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出了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
在以重油、渣油或煤为原料制造合成氨原料气时,使用Co-Mo系宽温变换催化剂可以将含硫气体直接进行变换,再经脱硫和脱碳,简化流程,并显著地降低了能耗。因此近二十年来,Co-Mo系宽温变换催化剂的研究在世界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在能源结构上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石油资源2013年对外依存度已达58.1%,超过安全警戒线。发展煤基清洁能源是一条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有效途径。围绕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又出现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技术。这些新型现代煤化工技术都有调节碳氢比这一工艺要求,即变换工艺过程,也就是说这些新上项目都有变换工艺,都用得上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
若以每万吨氨需消耗3吨CO耐硫变换催化剂,每万吨醇需消耗2吨CO耐硫变换催化剂来估算,根据2014年中国国际氮肥、甲醇大会报道,2013年全国合成氨产量6197.7万吨,甲醇产量3585万吨,按4年一个使用周期计算,合成氨和甲醇对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市场年消耗量至少6000吨以上,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有6000吨废CO耐硫变换催化剂产生。
废钴钼低变催化剂中回收钴的一种新工艺[J].矿产综合利用,2001(1),41~42中描述“钴钼催化剂基本组成是1.2%~4%氧化钴,8%~12%氧化钼,其余为载体氧化铝等......废钴钼低变催化剂中,钴钼都是以硫化物形式存在的”。
我国一般采用碱浸、酸浸湿法冶金方法分离出钼、钴,仅限于对钼、钴单一元素的回收,剩余的很大一部分是载体氧化铝没有加以回收,并且回收有价金属过程中会产生SO2、NO、NO2废气、废酸、废碱或低浓度废盐溶液,严重污染环境。
CN1079035C公开了一种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废旧耐硫变换催化剂粉碎,然后加入拟薄水铝石等固体胶溶剂和硝酸等液体溶剂,进行焙烧,再用碱性物质溶液、Co-Mo活性组份溶液或Co-Mo-碱金属化合物溶液进行活化处理,烘干或焙烧。该方法会产生SO2、NO、NO2废气,严重污染环境。
CN103553104A公开了一种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回收方法,特别涉及钴、钼系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中金属氧化物的回收利用方法。该回收方法将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粉碎后,经过一次焙烧,加碱二次焙烧后以热水浸取。得到的滤渣加酸溶解后,以碱分步调溶液的PH值,除去Fe(OH)3、分离Al(OH)3后即得含硝酸钴和硝酸钾的混合液。该混合液可直接用于制备新的CO耐硫变换催化剂。热水浸取得到的滤液以酸分步调节PH值,最终可得到钼酸和硝酸钾,利用该回收方法可将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中的金属进行全分离回收,钴的回收率达到85%以上,钼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回收率偏低。副产品Al(OH)3纯度不够,使用价值不大。副产品硝酸钾还需浓缩、结晶、洗涤、干燥,整个工艺流程长,酸碱使用量大,能耗也大。并且废催化剂焙烧过程中会产生SO2、NO、NO2废气,环境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方法。该回收利用方法是将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粉碎后代替辉钼矿即MoS2,无须将废旧催化剂中硫除掉,直接用于制备新鲜的CO高温变换催化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旧C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方法,将废旧催化剂粉碎至100目~120目,其特征在于将粉碎后的废旧催化剂代替辉钼矿即MoS2,无须将其中的硫除掉,直接与Fe(OH)3、Cr(OH)3一起碾磨1~2h;将碾磨的物料通过8目筛网制成粒子;将粒子在250℃~300℃低温焙烧,时间为6~8h,焙烧好的粒子冷却后,与石墨混合后压片成型,外形尺寸为直径9mm,高度7-9mm圆柱体,即为CO高温变换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双雄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双雄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1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