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组化的铁心构件及线性马达的铁心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2099.0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宏;邓朝钦;纪政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08 | 分类号: | H02K1/08;H02K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程凤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化 铁心 构件 线性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电动机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模组化的铁心构件及线性马达的铁 心。
背景技术
按,电动机的线圈长度或宽度与其所得产生的推力呈正比,因此,为提供 不同额定推力的马达以满足产业的需求,就有铁心马达的制造而言,即必需因 应不同额定推力值所需求的线圈长度或宽度,提供对应的铁心构件,始得据以 进行不同额定推力的马达产品的制造,由于零件上不同尺寸的需求,既增加了 零件的制造成本,也相对地成为造成库存的原因。
再者,就线性马达而言,由于其动子是沿线型延伸的定子进行往复的线性 运动,此际,在动子运动方向上存在着两个不连续的端点,造成边端效应,同 时,于铁心式的线性马达中,更因铁心的存在而使得动定子间产生作动的顿力, 而为减少顿力的产生,于已知技术中遂有如图1所示,于铁心1位于运动方向 上的两端,分别加挂一辅助齿2,并于各辅助齿2与铁心1间,以鸠槽构造彼 此卡合,使各辅助齿2得以稳固地搭挂于铁心1上。
于图1中所揭已知技术,固得以达成其用以降低顿力的目的与功效,但由 于其需额外地于铁心1两端设置相对上较为复杂的鸠槽构造,对于有铁心式线 性马达的制造而言,不仅需以多数不同尺寸的铁心构件因应不同额定推力马达 制造的需求,不同的铁心也均需分别通过不同的模具以制成对应的鸠槽构造, 徒增制造、组装及库存上的负担,自有加以改进的必要性存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的铁心构件,通过串联多数 铁心构件,以改变线圈绕组的长度,达到产业上对不同额定推力的需求,同时, 通过铁心构件的模组化,得以使同一零件适于作为多数不同马达的构成元件, 从而达到降低库存与减少模具开模的需求,对于制造端而言,具有显著的经济 效益。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于铁心构件的相背两侧的端末上,分设有形状上呈对应互补的侧部,据此, 当以多数的铁心构件作为一线性马达的铁心时,使不同铁心构件彼此串联,并 通过位于不同铁心构件上而呈彼此互补的侧部彼此嵌接,据以使所组成的铁心 长度获得增加,从而即得提供较多的齿以供较多绕组的设置,使线性马达相较 于以单一铁心构件构成的铁心而言,具有较大的额定推力。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铁心构件包含有一板状基部,具有预定的长度; 多数板状齿,彼此平行地分别自基部长轴一侧的板面往外延伸而成;一第一侧 部与一第二侧部,具有彼此互补的轮廓形状,而分设于基部的长轴两端上。
进一步的,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的互补形状,可以是凹槽与凸出的互 补构造、条状凹槽与条状凸出的互补构造、阶状端的互补构造或缺口的互补构 造等等,凡得以于彼此并置的两铁心构件的邻接端面间得以彼此相向嵌接的构 造者,均适于作为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的组成者。
换句话说,该第一侧部具有一凹槽,凹设于该基部长轴一端的板端上。
其中,该凹槽沿垂直于该基部长轴的方向延伸而成。
其中,该第二侧部具有一凸出,形状与该第一侧部互补,并凸设于该基部 长轴另一端的板端上。
其中,该凸出沿垂直于该基部长轴的方向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是以上述铁心构件的模组化,提供其具体的应用技术, 而使线性马达的铁心以多数上述的铁心构件为构成元件,而包含了有至少两个 如上所述的铁心构件,并使各铁心构件彼此依序串联,且令两个铁心构件的邻 接分别以所具有的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彼此互补嵌接。
其中,该线性马达的铁心还包含有一端座,嵌设于该第二侧部上。
其中,该端座具有一座身,一第三侧部设于该座身的一侧,并与该第二侧 部互补嵌接。
其中,该端座是以导磁材料所制成的板状体,并平行于各铁心构件的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模组化的铁心构件及线性马达的铁心,通过串联多数铁心构件, 以改变线圈绕组的长度,达到产业上对不同额定推力的需求,同时,通过铁心 构件的模组化,得以使同一零件适于作为多数不同马达的构成元件,从而达到 降低库存与减少模具开模的需求,对于制造端而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2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