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3283.7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8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杨慎林;陆松;胡洋;管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科斯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3 | 分类号: | G08B17/103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宋倩;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光路 火灾 烟雾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感烟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
背景技术
感烟火灾探测器是火灾报警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探测器,常见的有离子感烟探测器和光电感烟探测器。离子感烟探测器对各种明火烟雾探测效果较好,对阴燃火烟雾也能探测,但是由于它容易受环境影响,误报警率较高,特别是由于使用了放射源(镅-241),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已经逐渐淘汰了。前向散射式光电感烟探测器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阴燃火烟雾的探测性能优于离子探测器,但它对某些黑烟的探测效果较差。相对于前向散射式光电感烟探测器,后向散射式光电感烟探测器信号较弱,但对不同粒径信号的变化不像前向散射那么敏感,而且后向散射结构背景信号强,灵敏度不容易做得高,正是这样的缺点,限制了后向散射结构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可以让外界烟雾自由进入,减少探测器响应时间并且有效屏蔽外界光源的干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包括光学测量腔,所述光学测量腔由基座和上盖相互扣合形成,所述基座包括圆形底板,所述圆形底板的内侧边缘区域一体设有用于固定上盖的卡扣,所述圆形底板的内侧中央区域一体设有用于分别放置两个红外光发射器和一个红外光接收器的三个光座,所述红外光接收器的光轴与其中一个红外光发射器的光轴之间呈钝角,与另一个红外光发射器的光轴之间呈锐角;
所述上盖包括封盖,所述封盖的内侧沿圆周方向一体设有迷宫式隔离组件,所述迷宫式隔离组件的下部外侧环绕有一外罩,所述外罩通过支承件与迷宫式隔离组件一体连接,所述外罩上一体设有与圆形底板上的卡扣相扣合的突起卡槽,所述外罩的底部与圆形底板的内侧接触连接,所述迷宫式隔离组件的底部与圆形底板的内侧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的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所述光座由封闭腔下部和用于容纳红外光发射器或红外光接收器的圆柱光道组成,所述圆柱光道的后半部一体设置在封闭腔下部上,所述迷宫式隔离组件上一体设有封闭腔上部,所述封闭腔上部与封闭腔下部扣合形成封闭腔。
所述的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所述迷宫式隔离组件由若干个隔片对组成,所述隔片对由两个开口相对交错放置的L型隔片组成,所述L型隔片的拐角处圆弧过渡。
所述的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每个光座所在的圆形底板区域均开设有两个方形孔,用于穿设红外光发射器或红外光接收器的两个引脚,所述两个方形孔之间设有挡板。
所述的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所述圆形底板的外侧一体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用于将整个基座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
所述的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所述卡扣的高度与外罩的高度相同。
所述的双光路火灾烟雾探测烟室,所述圆柱光道的出口与置于圆柱光道中的红外光发射器或红外光接收器的光学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圆柱光道(15)的出口直径的3~5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将迷宫式隔离组件的底部与基座的圆形底板之间设计成具有空隙,这样当烟雾颗粒从迷宫式隔离组件的侧边进入时,可在上盖底部汇聚并直接进入光学测量腔,有效减少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迷宫式隔离组件的隔片形状设计,不仅有效屏蔽了外界光源的影响,而且更容易使烟雾颗粒进入测量腔,减少探测器响应时间;
2、为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设计专门的光道,可以保证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沿着光道轴线发射和接收,且配合封闭腔可有效屏蔽外界光源干扰;同时通过对光道孔径尺寸的优化设计,使得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能发射或接收到更加稳定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烟室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烟室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烟室基座与上盖扣合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的烟室基座与上盖扣合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科斯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科斯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3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