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3798.7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耿德山;单晓雯;顾惠强;孙华光;曹卜华;惠晓良;刘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10G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回收 系统 吸附剂 钝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
背景技术
“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是当前油气回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工艺简单、能耗较低、处理效率高的一种油气回收方法。CN201210428430.4公开了一种油气或挥发性气体的回收用吸附剂脱附油气或挥发性气体的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将装有吸附过油气或挥发性气体后的吸附剂罐与真空机组相连接,将吸附剂罐底部进气阀关闭,吸附剂罐顶部排空阀和反吹阀门关闭;第二步,采用真空机组对吸附剂罐进行真空脱附,从而实现吸附剂的脱附过程。
但是,由于该方法选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对有机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吸附过程又属于放热过程,所以该种原理下的油气回收系统工作中吸附剂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大量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发,将会使吸附系统的热量大量积聚,最终使吸附系统的温度急剧升高,在氧气的作用下,温升将会产生极大的危险。
对于“吸附+吸收”工艺的油气回收装置,因为有吸收环节,可以利用吸收塔循环过程中挥发的蒸汽在系统中循环往复对吸附剂进行钝化。但是对于有“吸附”无“吸收”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中,因缺少“吸附+吸收”工艺所具有的钝化条件,所以需重新考虑其他的方法对吸附剂进行钝化。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处理有机气体过程中,随着吸附剂吸附有机气体量的增多,会释放大量的吸附热,且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吸附热会大量聚积在吸附剂中,以上热量在氧气的作用下最终发生氧化反应直至燃烧,在石油化工的易燃易爆场所,会产生极大的危险。
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温升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该方法用于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中,具有温升较小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套油气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缓冲罐、废液罐;(2)将用真空机组将吸附罐内抽至绝对压力5Kpa以下,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所述油气回收系统内的空气;(3)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对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将钝化气冲入吸附罐内;(4)启动真空机组对油气回收系统抽真空,钝化气从一个吸附罐底部进入该吸附罐,从该吸附罐顶部排出后,经管线从另一个吸附罐顶部进入,然后从该吸附罐底部排出后经真空机组、缓冲罐后进入冷凝机组,冷凝机组排出的二次回收油气经管线返回到第一个吸附罐底部入口,冷凝机组里的废液进入废液罐;(5)重复步骤(2)~(4)对其它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钝化气为丙烷。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充入油气回收系统的压力小于50Kpa,钝化气冲入吸附罐内的压力小于99Kpa。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钝化过程是在全封闭环境下进行。
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多级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当油库、炼厂及码头等场合不具备循环油的条件,不能直接对吸附系统的吸附剂进行钝化的场合,能够在无法直接提供循环油条件下的工艺流程中,降低活性炭的活性,避免油气回收系统后期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温升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丙烷车;2-阻火器;3-吸附罐A;4-吸附罐B;5-吸附罐A进气阀;6-吸附罐A再生阀;7-吸附罐B再生阀;8-吸附罐A放空阀;9-吸附罐B进气阀;10-吸附罐B放空阀;11-吸附罐A电磁阀;12-吸附罐B电磁阀;13-吸附罐A导淋口;14-吸附罐B导淋口;15-吸附罐C;16-吸附罐D;17-吸附罐C进气阀;18-吸附罐C再生阀;19-吸附罐D再生阀;20-吸附罐C放空阀;21-吸附罐D放空阀;22-吸附罐C电磁阀;23-吸附罐D电磁阀;24-吸附罐D进气阀;25-吸附罐C导淋口;26-吸附罐D导淋口;27-真空机组;28-缓冲罐;29-冷凝机组;30-回液泵;31-电动阀;32-废液罐;33-阻火透气帽;34-油气二次回收管线;35-惰性气体管线。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油气回收系统由两组四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缓冲罐、废液罐以及一些仪表阀门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3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缸精确可控混合比例液体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