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3910.7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7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叶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祖光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抑郁症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成分组成:柴胡、郁金、贯叶金丝桃、五味子、炒栀子、巴戟天、菟丝子、人参和薄荷。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同时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绝望时间,增加小鼠游泳速度和游泳距离,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初步确定了该中药组合物主治抑郁症的药效学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现代医学证明,压力过大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人机体患病,而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压力大的表现,没有躯体上的病变而对此不加重视,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是多种化药联合应用,如小剂量奥氮平合并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但化药多有副作用,而抑郁症的治疗属于长期治疗的范畴,需要病人长期服药,因此化药带来的副作用可见一斑。
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中药及针灸治疗,其中电针治疗抑郁症适应性广泛,取主穴百会、印堂,根据症状配穴,对于改善抑郁心境、轻生念头、焦虑状态、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均效果显著,不失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抑郁症多需要长期治疗,而电针治疗只能在医院进行,需患者长期到医院治疗,导致很多患者因嫌麻烦中断治疗,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抑郁症目前已有报道,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299158.9)设计了一种用于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制剂,该发明主要用于辅助各种病因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但该中药制剂主要是治疗抑郁症的辅助用药。
目前经研究有抗焦虑作用的中草药有:银杏、缬草、贯叶金丝桃、卡瓦胡椒、人参、胡黄连、野菊花、马齿苋、厚朴、苦栋子、大麻等;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草药有:银杏、贯叶金丝桃、缬草、儿茶酚、柴胡、郁金、佛手、人参、巴戟天、大麻、葡萄柚等。以上中草药,部分已被开发,但在开发深度、广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余绝大部分还无人问津,其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我国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自古《黄帝内经》就有很多相关的记载;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到明清时期,诸医家对郁证的认识更加深化完善,认识到情志因素在郁证产生中的作用,提出药物加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一直延用至今。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所伤、肝郁气滞、痰火内郁、胆失决断和心失所养、痰火内生有关,分别用柴胡舒肝散(柴胡、芍药、陈皮、川芎、枳壳、香附、炙甘草)、加味黄连温胆汤、解郁合欢汤(合欢花、柴胡、郁金、丹参、沉香、当归、白芍、柴胡、山栀、薄荷、茯神、柏子仁、橘饼),配合针刺养老、大陵、足三里、内关、百会等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上述处方,治疗抑郁症效果均不是很理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治疗抑郁症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成分组成:柴胡、郁金、贯叶金丝桃、五味子、炒栀子、巴戟天、菟丝子、人参和薄荷。
具体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柴胡1-50份、郁金5-50份、贯叶金丝桃5-50份、五味子1-50份、炒栀子5-50份、巴戟天10-60份、菟丝子5-60份、人参5-40份和薄荷1-50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柴胡5-45份、郁金5-40份、贯叶金丝桃6-43份、五味子1-50份、炒栀子6-50份、巴戟天10-34份、菟丝子10-58份、人参5-40份和薄荷2-4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祖光,未经叶祖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3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