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钝化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14019.5 申请日: 2014-11-04
公开(公告)号: CN104436984A 公开(公告)日: 2015-03-25
发明(设计)人: 刘林杰;单晓雯;李俊杰;张卫华;佟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D53/02 分类号: B01D53/02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张惠明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吸附 油气 回收 系统 钝化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钝化装置。

背景技术

“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是当前油气回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工艺简单、能耗较低、处理效率高的一种油气回收方法。CN201210428430.4公开了一种油气或挥发性气体的回收用吸附剂脱附油气或挥发性气体的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将装有吸附过油气或挥发性气体后的吸附剂的吸附剂罐与真空机组相连接,将吸附剂罐底部进气阀关闭,吸附剂罐顶部排空阀和反吹阀门关闭;第二步,采用真空机组对吸附剂罐进行真空脱附,从而实现吸附剂的脱附过程。

但是,由于该方法选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对有机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吸附过程又属于放热过程,所以该种原理下的油气回收系统工作中吸附剂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大量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发,将会使吸附系统的热量大量积聚,最终使吸附系统的温度急剧升高,在氧气的作用下,温升将会产生极大的危险。

对于“吸附+吸收”工艺的油气回收装置,因为有吸收环节,可以利用吸收塔循环过程中挥发的蒸汽在系统中循环往复对吸附剂进行钝化。但是对于有“吸附”无“吸收”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中,因缺少“吸附+吸收”工艺所具有的钝化条件,所以需重新考虑其他的方法对吸附剂进行钝化。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处理有机气体过程中,随着吸附剂吸附有机气体量的增多,会释放大量的吸附热,且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吸附热会大量聚积在吸附剂中,以上热量在氧气的作用下最终发生氧化反应直至燃烧,在石油化工的易燃易爆场所,会产生极大的危险。

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温升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钝化装置。该装置用于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中,具有温升较小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钝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真空泵、冷凝机组、缓冲罐,每个吸附罐底部分别设有气体入口管线、钝化气和惰性气体入口管线和抽真空管线,每个吸附罐顶部的出口管线汇合为气体排放管线,所述抽真空管线的一端与真空泵入口相连,真空泵出口与缓冲罐相连,缓冲罐出口与冷凝机组入口相连,冷凝机组上设有二次回气管线与吸附罐底部钝化气入口管线相连,冷凝机组下部还设有冷凝液输送管线;其中,所述气体入口管线、气体排放管线上设有盲板,每个吸附罐底部的每条抽真空管线上、每条气体入口管线上、每个吸附罐顶部的每条出口管线上设有自动控制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每个吸附罐底部设有导淋,作为钝化气和惰性气体入口管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钝化时气体入口管线、气体排放管线上的盲板要盲死,钝化过程是在全封闭环境下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吸附罐上均设有温度检测仪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冷凝机组的冷凝液通过冷凝液输送泵输送至废液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缓冲罐顶部设有放空管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真空泵为双螺杆真空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钝化时,钝化气从一个吸附罐底部进入,从该吸附罐顶部排出后,经管线从另一个吸附罐顶部进入,然后从该吸附罐底部排出后经真空机组、缓冲罐后进入冷凝机组,冷凝机组排出的二次回收油气经二次回气管线返回到第一个吸附罐底部气体入口管线。

本发明针对“吸附+冷凝”油气回收系统,通过将吸附系统内的空气置换为烷烃类有机气体或烷烃类有机气体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将油气回收系统其它设备内的空气置换为惰性气体,以使系统内部的氧含量低于8%。此时系统在自带真空泵的作用下,将以上气体在系统中作循环运动,在该过程中,活性炭对以上气体进行了充分的吸附,最终达到该气体饱和浓度下的吸附平衡状态,以使吸附剂充分钝化。通过本方法,吸附剂的微孔被有机气体分子堵死,吸附功能大大削弱,对有机气体的吸附活性大大降低,从而在后期的吸附工作中的温升效应大大降低,直至没有温升,从根本上增加了“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性,更利于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1中,1、2为吸附罐,4、5、6、7、8、9为自动控制阀门,10、11为电磁阀,3、12为盲板,13为双螺杆真空泵,14为缓冲罐,15为冷凝机组,16为二次回气管线,17为冷凝液输送管线,18为冷凝液输送泵,19为截止阀,20、21为导淋阀,22、23为球阀,24、25为温度检测仪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40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