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罗汉果的丰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5276.0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蒋水元;黄夕洋;李虹;梁勇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7/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罗汉果 丰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汉果的丰产栽培方法,是将罗汉果园地整成畦状,畦宽1.0~1.2米,畦高0.2~0.3米,畦间沟宽0.3~0.5米,畦上搭建高约2.0米的“∧”状篱架果棚,沿畦中线每1.0~1.2米种植罗汉果一株,即每亩种植300~500株,采用本发明种植罗汉果,单位面积产量可达20000~30000个,相比较当前罗汉果的一般生产水平,增产了50%~100%;同时,本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产高效之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方法领域,特别是一种罗汉果的丰产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
罗汉果为葫芦科罗汉果属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贵州等省区,一般生长在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或丘陵区的山谷、溪边或湿润山坡,主产于桂东北的永福、临桂和龙胜等县,是广西著名的中药材品种和传统的出口商品,为中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品。
罗汉果为草质藤本,因此栽培时需搭建棚架以引导、支撑其茎蔓生长、开花结实,目前罗汉果栽培方法都是采用的都是平顶棚架:以钢筋水泥柱或竹木作为立柱,柱高1.7~1.8米,柱间间距2.0~3.0米,横竖成行;立柱顶端用铁线横竖相连,拉紧固牢,构成平面支架;再将网眼宽度为0.15米左右的尼龙网覆盖在铁线支架上,形成平顶棚面,栽培过程中,先将罗汉果主蔓引至棚面,然后通过打顶、整形、修剪等管理,促使形成各级侧蔓并均匀分布在棚面上,一般二级以上的侧蔓就可以孕育花芽、开花结实。
此种栽培方式尽管长期以来被广泛采用,但却存在如下几个本身固有的问题:其一,棚面与地面面积比为1︰1,空间利用率较低;其二,非结果蔓占据大量棚面,导致结果蔓的生长发育空间受局限;其三,由于蔓在棚上,人在棚下,因而修剪、点花授粉、喷药等管理必须始终保持仰面托举姿势,从而增加了劳动强度,影响劳动效率;其四,果实产量一般在10000~15000个/亩,产量、产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罗汉果的丰产栽培方法,采用搭建篱架果棚并结合合理密植、二次整蔓等技术,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使罗汉果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增收效应十分显著。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罗汉果的丰产栽培方法,包括整地、作畦、定植、施肥、修剪、撘棚架、人工授粉,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于所述棚架是“∧”状棚架,所述修剪的步骤如下:1)主蔓打顶,促使形成一级侧蔓,将侧蔓分别引至篱架的两侧下方,然后再打顶,各促成形成二级侧蔓;(2)引导二级侧蔓沿篱架下边向相反方向水平生长,再打顶,促成并选留健壮三级侧蔓作为主要结果蔓;(3)引导结果蔓沿篱架棚面向棚顶生长,待开始现蕾后,对该各蔓加以二次整蔓:(4)如预留的结果蔓出现徒长,则自其基部第2~5节处剪断,并促发一条下级侧蔓作为替代,待开始现蕾后再加以二次整蔓,使其非结果蔓段悬挂在篱架棚面以下,而结果蔓段沿篱架棚面生长;(5)当结果蔓每蔓有一定数量花蕾时再打顶。
所述“∧”状棚架,是指沿畦面两边斜插入竹竿,使隔畦相对的竹竿顶部在畦面上方两两交叉,呈“∧”状,沿竹竿的顶部交叉点,再分别水平横向绑缚竹竿,形成支架,将尼龙网覆盖于支架的斜面上,构成“∧”状棚架。
所述“∧”状棚架是指沿畦面两边斜插入竹竿,使隔畦相对的竹竿顶部在畦面上方两两交叉,呈“∧”状,沿竹竿的顶部交叉点和中间部位,再分别水平横向绑缚竹竿,形成支架,将尼龙网覆盖于支架上,缚牢,构成“∧”状棚架。
所述“∧”状棚架,是指沿畦面两边,每隔1.5~2.0米,各边斜插入长2.3~2.5米、径粗0.03~0.05米的竹竿,使隔畦相对的竹竿顶部在距畦面垂直高度约2米处两两交叉,呈“∧”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5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柿子树幼苗扦插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苦楝树的扦插繁殖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