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质PVC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5867.8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8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华;耿学梅;尚红旗;万青;李连营;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水金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33/08;C08L23/28;C08K13/02;C08K3/26;C08K5/09;B29C47/9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徐瑞丰 |
地址: | 0533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 pvc 管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PVC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在合成过程中PVC管材需要多种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由于PVC管有着较高的稳定性经常被用于水管等运输液体的管道,在使用中一旦因外力挤压发生断裂就会发生大量液体泄漏的事故,目前市场上的硬质pvc管材耐压强度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耐压强度高的硬质pvc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质PVC管材,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原料组成包括:
树脂SG-5,50份;
轻质碳酸钙9—22份;
硬脂酸0.1—0.15份;
PE蜡1—1.2份;
钙锌稳定剂3.8份;
ACR(丙烯酸酯共聚物) 2份;
CPE 3份(氯化聚乙烯)。
一种硬质PVC管材,其优选方案,按重量份数记,原料组成包括:
树脂SG-5 ,50份;
轻质碳酸钙18份;
硬脂酸0.15份;
PE蜡1.1份;
JCS-208钙锌稳定剂3.8份;
ACR 2(丙烯酸酯共聚物)份;
CPE 3(氯化聚乙烯)份。
一种硬质PVC管材,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还包括:
钛白粉0.2份;
炭黑0.03份。
一种硬质PVC管材,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混料机,将所述原料按工艺要求的顺序加入,温度升至工艺所需温度110℃—120℃后,开始冷混,当温度降至30℃—50℃,将物料放出。
步骤二:将事先预热好的挤出机启动,将冷却好的物料放入挤出机,管材从模具口挤出,主机速度10—15r/min,各区温度如下:
机筒温度:
一区:155℃—170℃,
二区:153℃—165℃,
三区:150℃—160℃,
四区:150℃—155℃,
合流芯:150℃—155℃;
模具温度:
一区:150℃—165℃,
二区:160℃—170℃,
三区:165℃—175℃,
四区:175℃—205℃;
步骤三:开启冷却箱水闸门,进行定型;
步骤四:启动牵引机进行牵引;
步骤五:打开喷码机进行喷码;
步骤六:启动切割机进行切割。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加入适当的轻质碳酸钙,起到提高管材的尺寸稳定性的作用,加入量适中降低了成本。使用环保稳定剂,对人体无害,可以通过国家环保部门审批,并且通过温度以及配方成分的控制,找到添加材料的最佳配比以及制作温度,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最终得到的管材抗压能力强。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pvc管材耐压程度高。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4所述PVC管材的生产工艺:
1、启动混料机,将所述原料加入,温度升至工艺所需设定的温度时(110℃—120℃),放入冷混机进行冷却。当温度降至设定温度时(30℃—50℃),将物料放出,便可以使用。所述混料机型号为SRL500/2000型混料机。
2.启动挤出机,步骤1中冷却后的物料放入,管材从模具口挤出,进行拔管。
机筒温度:
一区 155℃—170℃
二区 153℃—165℃
三区 150℃—160℃
四区 150℃—155℃
合流芯 150℃—155℃
模具温度:
一区 150℃—165℃
二区 160℃—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水金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衡水金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58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