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7644.5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数字派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 | 分类号: | G06F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全局 时钟 确定 方法 结构 | ||
1.一种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所述系统之间通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一时钟源作为基准时钟源,所述基准时钟源覆盖所述的全部系统;
(2)所述基准时钟源产生标定信号,所述标定信号通过与基准时钟源相配合的信号记录单元被分发至各系统处,与基准时钟源相配合的信号记录单元记录所述标定信号的发出时间Td(0),所述基准时钟源以及与所述基准时钟源相配合的信号记录单元属于其中一系统;
(3)所述标定信号到达所述各系统后,所述系统依据各自本地时钟以及本地的信号记录单元记录所述标定信号到达时间Ta(n),同时所述各系统处分别产生一返回信号并依据各自本地时钟以及本地的信号记录单元记录所述返回信号的发出时间Tb(n),与基准时钟源相配合的信号记录单元接收所述返回信号并记录所述返回信号到达所述基准时钟源的到达时间Td(n),以确定所述各系统至所述基准时间源之间的绝对偏移Delay(n);
(4)根据所述绝对偏移Delay(n)、所述标定信号到达时间Ta(n)或所述返回信号的发出时间Tb(n)确定各自本地时钟与基准时钟源之间的零点偏差Tc(n),将Tc(n)作为校正参数对各自系统的本地时钟进行校正以形成全局时钟;
与所述基准时钟源相配合的信号记录单元最小时间测量刻度小于基准时钟源的时钟周期的1/2;所述本地的信号记录单元最小时间测量刻度小于所述本地时钟的时钟周期的1/2;
所述步骤(3)中,所述返回信号为所述各系统分别发出的应答信号或所述标定信号分别返回,记录应答信号或所述标定信号到达时间Td(n),确定所述各系统的绝对偏移Delay(n):
(I)若为所述应答信号返回,则各系统的绝对偏移Delay(n)=(Td(n)-Td(0)-Δn)/2,其中Δn为各系统应答反应时间;
(II)若为所述标定信号返回,则各系统的绝对偏移Delay(n)=(Td(n)-Td(0))/2,返回信号的发出时间Tb(n)=Ta(n);
所述步骤(4)中,Tc(n)=(Ta(n)-Delay(n)-Td(0))或Tc(n)=(Tb(n)+Delay(n)-Td(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基准时钟源为一时钟控制器或包括一时钟控制器以及接受时钟控制器控制的时钟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信号为所述时钟控制器直接发出的一个电脉冲形成或者所述时钟发生器接受所述时钟控制器驱动发出的一段时钟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各系统开始工作时,本地信号记录单元依据各自本地时钟记录各系统开始工作的时间零点ta0(n),当判断标定信号到达时,本地的信号记录单元依据各自本地时钟记录标定信号的达到时间ta1(n),则所述到达时间Ta(n)=ta1(n)-ta0(n);当判断返回信号发出时,本地的信号记录单元依据各自本地时钟记录返回信号发出时间tb1(n),则所述的发出时间Tb(n)=tb1(n)-ta0(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所述Δn为系统预设值;或所述Δn由各系统内的信号记录单元确定,所述Δn=Tb(n)-Ta(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间全局时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记录单元的最小时间测量刻度在1ns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数字派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数字派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76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燃料电池组、燃料电池及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