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8302.5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6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昌盛;曹喜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意发石化矿材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86 | 分类号: | C07C29/86;C07C31/08;C07C31/1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543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萃取 分离 发酵 酒精 异丙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酒精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酒精的用途涉及医药卫生、食品、有机合成、溶剂、燃料、军工、民用等不同的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酵法生产酒精历史悠久,工艺(包括蒸煮、糖化、发酵、蒸馏等)控制也比较成熟。但随着国际贸易中以涉及安全、健康等项目技术性壁垒的频频出现,目前酒精行业正遭遇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安全项目出现在酒精贸易的合同定单中,如异丙醇、二噁烷、脱水剂残留(如苯、甲苯、二甲苯、环己烷)等。这些安全方面的要求,制约了酒精出口企业的发展。
异丙醇限量:异丙醇的蒸汽能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能危害眼网膜和神经质。国内有关酒精中异丙醇的检测、挥发系数测定和分离研究几乎为空白。GB10343-2002[1]仅提及甲醇、正丙醇以及以异丁醇、异戊醇为代表的杂醇油的指标要求和检测;国内贸易不涉及此指标要求,对日本出口的酒精异丙醇均要求小于20ppm。由于异丙醇沸点为82.4℃,非常接近乙醇沸点78℃,在很宽的酒精度范围(60-95VOL%)进行蒸馏,它总是与乙醇共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向酒精发酵液中添加碱和萃取剂;碱是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萃取剂是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其中含碱发酵液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0.5~1:4。
其中,上述酒精发酵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浓度为5~300g/L。
其中,上述碱萃取的操作方式是间歇的或连续的。
其中,上述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0.1~0.2g/L。
本发明不需要通过预处理,直接通过加入碱的方式将多余的菌体等杂质沉淀下来而去除,加入碱之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加入萃取剂进行萃取即可。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乙二醇钾起着载体的作用,乙二醇钾将物系中的乙醇不断地带出,它本身不发生变化,只起着迁移乙醇的载体作用,而且乙二醇和乙醇形成的氢键能力比异丙醇与水强,因此在碱和乙二醇的双重作用下,异丙醇-乙醇相对挥发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向酒精发酵液中添加碱和萃取剂;碱是氢氧化钾;萃取剂是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其中含碱发酵液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0.5。酒精发酵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浓度为5g/L。碱萃取的操作方式是间歇的。氢氧化钾的加入量为0.1g/L。其中,蛋白和菌体的去除率为89.96%、99.99%;乙醇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分别为96.58%和95.66%。
实施例2:
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向酒精发酵液中添加碱和萃取剂;碱是氢氧化钠;萃取剂是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其中含碱发酵液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4。酒精发酵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浓度为300g/L。碱萃取的操作方式是间歇的或连续的。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0.2g/L。其中,蛋白和菌体的去除率为92.89%、99.99%;乙醇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分别为97.28%和96.36%。
实施例3:
一种萃取分离发酵酒精中异丙醇的方法,向酒精发酵液中添加碱和萃取剂;碱是氢氧化钾;萃取剂是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其中含碱发酵液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0.5~1:2。酒精发酵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浓度为150g/L。碱萃取的操作方式是间歇的或连续的。氢氧化钾的加入量为0.15g/L。其中,蛋白和菌体的去除率为90.55%、99.99%;乙醇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分别为95.22%和96.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意发石化矿材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意发石化矿材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8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