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大疱性鼓膜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8956.8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怀胜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2 | 分类号: | A61K36/8962;A61P31/12;A61P27/16;A61K35/65;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伯平 |
地址: | 22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大疱性 鼓膜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大疱性鼓膜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大疱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邻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耳内剧痛。一般为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与流感流行有关,也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耳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耳痛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一般在流感发热消退后2~3天发病。耳痛一般较剧烈,可伴同侧头痛及颊部疼痛。大疱破裂后,耳痛可逐渐减轻。大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浆液性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
由于大疱性鼓膜炎疼痛较重,可给予镇痛药物。其多为病毒感染,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在大疱破裂前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消炎镇痛的滴耳液,如2%酚甘油。局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大疱破裂后,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不能再用2%酚甘油,可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大疱性鼓膜炎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大疱性鼓膜炎的中药,其特点是:中药组份为韭根6-25、奶浆柴胡6-25、女菀6-25、桂子10-30、曼陀茄根8-30、豺皮樟根8-30、野花椒6-25、鹅脚板10-30、茴香6-25、蜗牛10-35、佛甲草5-18、廊茵6-25、蝌蚪15-45、射罔5-20、象皮木5-18、走边疆5-15、金挖耳5-18、水龙骨6-25、淡味当药5-18。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大疱性鼓膜炎的中药,进一步地: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一枝蒿5-20、红根8-30、老白花3-15、山蟹10-40、大虎耳草5-20、落新妇6-2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大疱性鼓膜炎的中药,进一步地: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韭根15g、奶浆柴胡10g、女菀12g、桂子15g、曼陀茄根15g、豺皮樟根15g、野花椒10g、鹅脚板20g、茴香10g、蜗牛25g、佛甲草8g、廊茵12g、蝌蚪30g、射罔12g、象皮木10g、走边疆10g、金挖耳12g、水龙骨15g、淡味当药10g、一枝蒿10g、红根15g、老白花5g、山蟹30g、大虎耳草10g、落新妇12g。
本发明的单剂药量为:韭根15g、奶浆柴胡10g、女菀12g、桂子15g、曼陀茄根15g、豺皮樟根15g、野花椒10g、鹅脚板20g、茴香10g、蜗牛25g、佛甲草8g、廊茵12g、蝌蚪30g、射罔12g、象皮木10g、走边疆10g、金挖耳12g、水龙骨15g、淡味当药10g、一枝蒿10g、红根15g、老白花5g、山蟹30g、大虎耳草10g、落新妇12g。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14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怀胜,未经李怀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8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蒜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消除泌尿结石的中药配方